相信也有很多跟我一樣準備踏入或已經在社會上時而漂泊、時而衝浪的朋友,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更認識自己,更享受與其他幾十億人活在這個宇宙。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在泰雅族、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吉娃斯」是個普遍的女性名字。以「吉娃斯」為主角不止凸顯原住民族女性在自然智慧傳承的重要價值,更是鼓勵女孩們從事科學。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攝於國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的竹屋教室內的排灣族石板屋智慧AR互動區)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不外乎女性的生理劣勢,常見特質柔弱文靜,以及東亞文化對女性刻板期待、男尊女卑、女性就應該照護家人,因為女性擔負了生育的能力,也常被期待對家庭有更重的照護需求。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的理工科女學生佔比約為34%,與新加坡相同,此數字超過美國的30%與日本的14%。但在台灣相關科學研究機構,例如中研院數理科學組、工程科學組、生命科學組院士中,女性只佔了14.3%。而台大理工系所之專任教授男女比則更為懸殊,女教授只佔了約8%。

但訪問大學相關系所教授,許多人都會告訴你:現在女性的比例已經比以前多太多了。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市集不只是買賣,而是建立一個美好的關係,可以共生共享的學習型社區。

(封面出處:作者提供)

經過這四位年輕有成的女性分享過後,我更加確信我當初選擇念博士班這條路,或許滿路荊棘,但我不孤單,有很多夥伴陪我前進;或是前方的路尚未鋪設,我們可以一起搭建通往成功的橋樑,這時我才深刻體會到,或許就是其他講者想說的「盟友(ally)」的概念吧。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陳映佑|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高二1班
林宜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鍾婷婷|威廉瑪麗學院商業分析副教授
林圭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吳嘉麗|淡江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創會理事長
潘瑋|新竹縣照海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自然科學教師
陳宜欣|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冉曉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
薛文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師學會女性工程師委員會主委
楊婉婷|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輔修大氣科學系
陳宜欣|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Blog「教書匠的夢想」作者
徐芳姿|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研究所 碩士
口述 Dr. Christine Tippettr 撰稿 彭郁珊|國立屏東大學 科普傳播學系數理教育研究所
陳宜欣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賴衣琳|陽明大學護理系二年級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劉佳兒|工研院材化所 儲能組資深研究員
蔡惠婷|曾任國小教師、新竹市東區議員參選人
林家如|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AT)共同發起人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小龜老師|昆蟲學學士碩士、自然生態講師
劉珊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生、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科學學習中心 實驗組
楊悠娟|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副教授
潘瑋|前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系 助理教授
郭葉珍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趙奕姼 | 中央研究院 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白曛綾|國立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