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07
老狗也要學會新把戲-談伴侶轉職的心態調適
如何在不同的工作場域面對不同的議題,但依然還能維持類似同步思考的共識。
(照片出處:客座主編與AI協作製圖,用一同早餐的儀式開啟屬於我們的一天)
我們都只能活一次,永遠無法知道選擇另一條路會不會有更好的風景。所以,我更願意擁抱那些必然存在的不確定性,做出自己最好的選擇,不一定是客觀上或自己眼中最完美的,但或許是最沒有遺憾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們都曾懷疑自己夠不夠好,但不是完美才值得被聽見,是願意參與,就值得被看見。每一次開口、每一次承擔,妳都離「相信自己」更近了一步。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這是一段神奇的實驗室生活,雖然我的「報導文學」因為RCA訴訟還沒有結束,部分內容還無法解密,但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不是科學家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是律師破產,而是一群學者專家、律師與勞工團體一起努力,終於為受害勞工爭取到的公平與正義。從我踏入實驗室的那一天擔任免費兼任助理的那一天,這一路以來,真是超級有意義!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客觀證據也好、主體的感受與判斷也好,醫學系與中文系,兩種訓練各有側重,也都給了我重要的啟發。兩所大學都畢業以後,我選擇投身精神科,在這裡,我感受到兩種思維的美好相遇。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Karen Huang, Senior lecturer, Faculty of Arts,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