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女科技人的美麗心世界
《女科技人電子報》將陸續新增音訊與影視媒材,敬請拭目以待^^
-
2023五月號 185期 主編的話 2023.05.15
期待,本集能給予各位讀者認識更多科技領域中的媽媽們,不論您是否選擇成為一位媽媽,一步一步地踏上所抉擇的道路,開心接受各種挑戰,探索神奇之旅。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
科技人員駐外生活經驗分享 2023.05.14
來美工作已經匆匆五個月,因為工作性質的改變,讓我從比較封閉式的研究領域走到寬廣的世界,開始注意國際間核能或能源或法規的發展,也有機會觀察美國政府各部門之運作模式,讓自己視野更為開闊。
(照片出處:Unsplash)
最新資訊
-
土木科技展 2023.04.14
有感國內大部分民眾對於工程產業不夠了解,營建產業人才短缺,淡江大學土木系於新北市政府以及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指導、1111人力銀行、科技島協辦下,訂於112年4月29日(六)於淡江大學舉辦土木科技展,邀請應用科技於土木工程的廠商透過操作互動形式展示,讓非土木專業民眾、青年學子、男女老少,也可以了解土木產業在台灣發展的科技前端,認識土木工程產業的不同面,期許播撒種子,翻轉社會大眾對土木工程的看法。
此外邀請AI國際大師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資訊工程學系(Canege Mellon University,CMU) IEEE fellow Prof. Roy Maxion於土木科技展線上演講,之後抵台,與產學界互動交流,並持續線上與實體研討,期許增進跨域合作。
● 日期:2023/04/29 (六)
● 地點:淡江大學淡水校園(251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費用:免費
● 議程&報名:https://reurl.cc/a17xrY
1. 開幕式名額有限,採人臉辨識報到,請事先上網報名。(開放線上參加、直播)
2. 參展、廣告、贊助辦法詳網頁。
3. 網頁持續更新,歡迎定時查看最新狀況。
(照片出處:土木科技展官網)
-
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早期是全知全能管理者模式,當媽後更加學會賦權給員工 2023.05.14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一個「人物深度專訪」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由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總監楊士範(Mario Yang)主持,專訪各行各業、有創意想法的專業人士,邀請他們品酒閒聊,分享企業動態、商業趨勢,以及各種不同的人生。
本集節目專訪「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分享「社企流」作為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主題平台,從初始至今的發展歷程,以及林創辦人的轉變,尤其當身兼母職之後,對管理企業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
(照片出處:Unsplash)
-
經過生命轉折與角色轉換,才發現社群給我的,超乎想像 2023.04.14
女生社群有一種特別的包容力量,是我在多個不同女生社群間,看到的共同特質。如果妳不曾體驗過,鼓起勇氣去一次吧,相信妳會獲得驚喜的!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14
作為女性,往往還得在下班後,展開下一趟的「輪班生活(The second shift)承受家務工作。環繞在側是眾多刻板印象及歧視聲音,還要得兼顧成功工作、實現自我、好媽媽、會煮飯的眾多期待,如同「女超人媽媽」的嚴苛標準。
對此,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同時也是自由文字工作者的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主導權──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照片出處:udn倡議家,張皓婷攝影)
-
在火星上努力奮鬥的金星生物 2023.03.14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不外乎女性的生理劣勢,常見特質柔弱文靜,以及東亞文化對女性刻板期待、男尊女卑、女性就應該照護家人,因為女性擔負了生育的能力,也常被期待對家庭有更重的照護需求。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
蔡麗玲教授線上講座|當性別平等成為普世價值與進步指標 2023.05.14
「人類發展中,人跟人的關係、跟地球的關係,如何能長久維持,永續是非常重要的。而人跟人的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性別平等。」
本活動由「中國工程師學會女性工程師委員會」以及「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主辦,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蔡麗玲教授,以全覽方式帶領聽眾了解「性別平等」的進行式,從國際趨勢、國際企業,到我們所在的台灣,在「性別平等」成為進步指標時,社會如何回應並創造更多元包容的環境。
(照片出處:Unsplash)
-
AI也會出差錯?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2023.05.14
或許未來有一天,人類真的可以設計出如電影中那些像人一樣的AI 系統或機器人。但目前為止,你常聽到的AI 其實既很厲害又很不厲害,為什麼呢?厲害的是它下圍棋可贏過世界冠軍,還能夠比放射科技師更快、更準確地辨識X 光片中疑似病變的細胞;但它不厲害的是,很會下圍棋的AI 就只能下圍棋,別說不會打牌,連撲克牌是什麼都不知道!而且每次學新事物幾乎都是打掉重練,得不斷做好多考古題才有可能學得會,不像人類通常教幾次就會舉一反三。不過,即使目前世界上的AI 都是這種只具備特定功能的「弱A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但已經為這個世界帶來相當大的進步與便利。所以,以下要談的就是ANI 的倫理與風險。(原文刊載於《科學月刊》第638期〈AI 也會出差錯?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照片出處:Unsplash)
推薦閱讀
-
《歐洲自然醫學溯源:兼談養生和減肥》
作者虞和芳結合在德國哲學博士背景與行醫20年經驗來寫這本書。
先從自然醫學字源開始追溯,再進入希臘神話、古典文學、人物來追溯醫學發展根源。之後透過歷史脈絡來敘述醫學在歐洲的發展史,依序從每個時代來敘述對醫學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跡與人物,其中包含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哲學家培根與笛卡爾的思想等等,以及分析其對醫學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到了18、19世紀時期科學蓬勃發展,醫學開始精細化,分成不同領域如藥學、解剖學等進行研究與發展,進入西醫與自然醫學分野。最後,敘述醫學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轉變與發展,作為整個自然醫學發展史介紹的結尾。第11章透過德國巴發里亞電視台的減肥紀錄影片,來討論歐洲自然醫學對肥胖問題的治療方式。最後一章則敘述正確的減肥與養生觀念和做法,幫助讀者達到健康生活的品質與身體。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能畫龍點睛地帶領讀者去深入了解遙長的歐洲自然醫學發展史與養生觀。即使沒有相關背景與基礎知識,也適合於每一位讀者閱讀。 -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傳統的線性思考與工作模式已無法因應新世界的巨變。無論是思考、閱讀、工作模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唐鳳都像一個未來客,從未來回到現在,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分享給所有人。她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方式,讓她在面對日益複雜的世界時,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定錨方式,不被外界紛亂左右,朝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
本書從唐鳳如何自學、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一天如何展開,窺見唐鳳在日理萬機的大小工作事務中,既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又能兼顧生活品質與自我學習的需求。唐鳳跳脫傳統的學習路徑與聰明的時間管理,不僅是她保有清晰思慮的方法,也是不被工作綁架,成為自己生命主導者的關鍵。
心的方向,
是最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