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自產自銷的挑戰 精選

2019.01.13   郭苡莘|六香田 產銷班多媒體秘書
刊載於專欄 職涯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在一連串的頭破血流,反覆的摸索與實踐,我才驚覺,當初對農業的想像,太天真了。

沒有經過任何制式化的工作經驗,大學畢業後就決定跳入農業,算來也六年了。在學時因為接觸了一些農業資訊、產生了很菁英的想法,認為自己有能力也應該要為這個「弱勢產業」,盡一份心力。

萬萬沒想到,就算在田間一邊學習操作,農業生產的變化太多變,所以每年都是不同的挑戰,幾乎是每個月就會有不同的狀況要處理。一開始,試著操作國外引進的概念: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簡稱CSA,但一年半後,決定那不適合我、也不適合在地的產銷模式,因此收山,並正式協助當地專業農莊正燈和產銷班的自產自銷模式。

爾後的四年半直至今日,每一季的生產和銷售的配合,都不斷的在變動,充分見證自產自銷需因應天候、客戶消費習慣改變、農產品種植調度等等的不同因素而變化。我們的產品,除了一開始的香米、地瓜,近年也漸漸擴展到蔬菜、雜糧、加工品,以及農村體驗活動。

台灣農業的產銷方式多元,暫且不討論其他模式,單就我們自己的操作來看,自產自銷,完全不是字面上那兩件事看來如此簡單,必須以供應鏈的方式來看待。從育苗、田間管理、採收、儲存、包裝、出貨、業務、金物流管理、網管、客戶服務、田間體驗活動,皆是供應鏈的一環。田間管理的部分,也牽涉到代耕、育苗業者的調度,這中間還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人情世故。而產品方面,又可細分為:相關知識進修、競爭者資料收集、找資源、通路管理、產品開發、加工廠合作方式、資材管理、供應商協調、包裝設計、定價策略。雖然總有人質疑我以往大學學的經濟本科,到底在農業有無價值,但我深刻體驗,品管就是一個動態平衡,價格背後的訊息,更是值得玩味。

以上所有環節,最終只有一個目標:維持良好品質。品質需要管理,而好的產品,才能有競爭力。所謂「好產品」,是這個產品能對客人產生價值,並能吸引客人持續購買。競爭力並非單單價格,而是客戶購買這個產品,能夠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而「購買」的行為,又牽涉到消費型態改變,所以購物流程也是很重要的管理環節,因為可能是網頁供應商在結帳流程有小bug的一個挫折,消費者就會離你而去,而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又因為沒有在公司工作過,所以這些細節全部需要自己摸索,尤其很多作業轉為電腦,因此學習成本高,常常是出貨、文書、包貨、田間事務之間,混亂忙完,事情又一件接著一件。光是引入專業設計師的協助,就和農民溝通很久,現在總算看到一點成績,讓農民更有信心。職業病一定有的,三不五時全身痠痛,業務壓力也不小,甚至近視還加深,而非當初想像的「培養強健體魄」。

這六年,也不是沒想過要離開。但我們邁入品牌化,也兩年多了。六香田,是我們「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的自創品牌,希望大家從體驗到餐桌,能得到身心六感的滿滿感動。目前正是產銷班業務轉型和打底的時刻。但看著我高中、大學同學,好幾位現在已事業有成、年薪百萬,總不免懷疑自己,是否做錯決定,可是要放棄,就是不甘心。

雖然我絕無自認自己多會做,可是我一但離開,六香田也無法持續下去。因為目前產銷班仍是以老農居多,而且當地還需要對抗炒地皮的浮濫徵收,加上農業經營也不輕鬆,也不可能一時半刻就能吸引年輕人投入。但是我認為農業還是有前景,只是耕耘時間更久,也會需要迎接更多挑戰。在我們這裡,六香田,能看到的農業結構,和我當初菁英式的想像,是天差地遠。而我才是那個「弱勢」,手無寸鐵又自以為是,在真正的農業市場修煉場,被狠狠修理過好幾回。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品牌化的自產自銷,已經近似於創業。我們也不以弱勢或悲情牌作為行銷方式,農產品會面對的銷售挑戰,和其他工業品、消費品,本質上並無二致。一樣要面對市場競爭,縱然成本結構非常不同,但還是有許多可以學習、精進、優化的環節。

職業的選擇,有時是峰迴路轉、充滿意外。但每一個抉擇,不論做對或做錯,都有可以修正的空間。在大自然面前,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選擇用心栽種,珍惜這片土地,也珍惜一路支持、相伴的客人、朋友。因為這一切的經營管理,都是得來不易。

在這一行,才真正體悟到,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要學習謙卑。

 

 

4736 最後修改於 %2019.%01.%13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