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啊 祢磨練我們 祢考驗我們
像銀子經歷火的熬練
祢使我們掉進羅網 把重擔放在我們背上
祢讓仇敵踐踏我們
祢使我們經歷洪水與烈火
但現在把我們安置在豐饒之地

——摘錄自的《聖經》詩篇六十六篇
——林媽利醫師最喜歡的「以色列詩歌」。

(照片出處:劉湘吟攝影)

我雖努力運動,運動也確實帶來某些好處,最明顯的是感冒好得快且次數少了。然而更年期的問題卻沒完全解決,每次停藥後一陣子,它就又來。96年5月的一次復發,讓我決定這次在睡眠問題解決後,要繼續補充荷爾蒙。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退休迄今已八年了。回顧這8年的退休生活,和過去職場的專業漸漸離遠,慢慢開創另方面的興趣和潛能。

封面圖說:穿著自己作的七分褲合影。(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日劇《月薪嬌妻》喊出家務有報酬,但在現實世界中,擔下全職媽媽工作的女性,除了要面對中斷的職涯、重返的可能與壓力,過程裡還有各種標籤:沒有生產力、貴婦、重心都在小孩⋯⋯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2021年台灣整體女性勞參率51.5%,低於日本和韓國,且台灣女性勞參率從29歲開始一路下滑;日、韓則分別在45到49歲、50到54歲間還有另一高峰。勞動部就此分析,日、韓女性在婚育壓力減輕後,出現的再就業潮,多偏為部分工時工作──然而,台灣社會卻沒有這樣的風氣。

(照片出處:風傳媒,李承祐製圖)

作為女性,往往還得在下班後,展開下一趟的「輪班生活(The second shift)承受家務工作。環繞在側是眾多刻板印象及歧視聲音,還要得兼顧成功工作、實現自我、好媽媽、會煮飯的眾多期待,如同「女超人媽媽」的嚴苛標準。

對此,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同時也是自由文字工作者的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主導權──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照片出處:udn倡議家,張皓婷攝影)

上台領獎時,聽到了台下有老師驚呼:「哇!有女生耶,好棒喔!」聽到之後一方面很不以為然,一方面卻陷入了一種矛盾的複雜情緒:明知道以現況而言女性在工程領域的比例就是比男性少,表現的和男性一樣好或比男性好都是值得鼓勵的,卻又不希望外界過度強調我們的存在。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楊育青|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整合行銷中心內容行銷經理 撰稿
劉文琤 Katherine Liu 博士,海洋學家|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施媺嬍|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專門委員
劉悅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研究助理、韓鈴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
洪文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
陳俐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顏瓊芬|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特聘教授
作者吳心萍、黃靖文|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2021.04.01
文字/林思皓、林綺薇、吳玲臻、陳禹衡|報導者|2021.03.03
作者林志潔(交通大學科法所教授)|台灣智庫-思想坦克|2020.12.23
王素芬|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兼任語文中心主任
陳宜欣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柯乃熒|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成大醫院護理部及感染科兼任督導長
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特聘教授
林志潔|國立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社會正義講座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鍾佩蓉|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院專案人員
陳慈幸|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劉玉皙|中研院經濟所博士後研究員、女科技人電子報特約撰稿人
Dr. Ineke Busken|南非獨立性別研究與評估學者、2017性別與科技國際會議邀請演講者;洪文玲 譯
劉雅瑄|台大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 副教授
游欣|趨勢科技 全球使用者經驗設計 協理
陳貞竹|日本廣島大學 社會科學研究科 博士
沈姿蓉 | 高雄市柏仁醫院 護理部主任
郭葉珍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林宜平 | 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所 副教授兼所長
許昭萍 | 中央研究院 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