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極西的邊境,揭開紫菜黑金的神秘面紗 精選

2025.10.13   陳蔚慈/紀錄片導演/洋洋墨水工作室主理人
刊載於專欄 生命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14期生命-澎湖極西的邊境,揭開紫菜黑金的神秘面紗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14期生命-澎湖極西的邊境,揭開紫菜黑金的神秘面紗

花嶼,遙遠且神秘的島嶼,人們依循著潮汐在石縫間,採集著珍貴的紫菜,其被澎湖人盛讚為黑金。刮擦聲在安靜的島嶼間迴盪,彷彿世界安靜得只剩下這座島,遺世而獨立。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花嶼,位處於澎湖極西邊的三級偏遠小島,遙遠且神秘。僅剩不到百人生活於此,仰賴著唯一的對外碼頭運送物資。島上女性依循著潮汐在石縫間,採集著珍貴的澎湖黑金「紫菜」,男性則負責出海養家,夏季去釣臭肚魚、透抽,冬季時捕土魠魚,各自分工又彼此互助。

這是一座鮮為人知的島嶼,每天往返的人不多,冬天時早上六點的船班,天色未明的清晨,要搭乘近一小時的小型交通船,在海面上碰碰撞撞地破浪。晃蕩的船艙外,堆積在地板上的貨物們搖搖擺擺,有時浪會隨著航行打上船隻,把貨物沾上一層海鹽。眼前緩緩看見一片陸地,從側邊可以稍微看見島嶼的輪廓,尚未駛進港口,彼時已經有島民在碼頭等候,或坐或站地看著船隻進港,有的正騎著機車風塵僕僕趕來,或用離島在地的輪拖車,大家都期待著船上的民生用品和雜貨們,需要一趟趟船程過海水到達彼岸,這是小島唯一的物資補給來源。

全島的人們幾乎都以漁業為生,男性出海捕魚,婦女則在潮間帶撿螺貝類。當男人回到島上,一筐筐的漁獲抬上岸時,就開始由女性進行殺魚分裝,過程中會聊著漁獲量以及家常的八卦們,周圍總是有著不同的人或坐或站地觀察。小管、土魠魚、臭肚魚都是島上常見的漁獲,如果是臭肚魚的話,還會將其曬乾,放在陽台或高處晾曬,直到變成魚乾後,再分裝售賣。

島上的婦女是家家戶戶的避風港,每天張羅全家的三餐外,還有家務事以及大大小小的祭祀、祭品準備,空隙之間還要趕著潮汐去撿螺、種田等工作,等到丈夫捕魚回來時,則要趕緊協助殺魚、真空冷凍,如果遇到島上的重大祭典,還要殺豬分肉、家裡廟外都要燒金紙。這些繁瑣又複雜的日常,讓島上婦女們個個身經百戰,堅毅的臉龐透著光彩,女性擁有自己的尊嚴和態度,如果有人膽敢說話冒犯婦女,開頭便是一連串的問候與霸氣外露。在這裡,女性也能獨自釣上幾十斤臭肚魚,或者踩著輕快的步伐穿梭在濕滑的紫菜生長地,冷冽的海水中採集著澎湖黑金——紫菜。

澎湖黑金——紫菜,是盛產於花嶼的重要經濟,採集使用的器物都是婦女自行手工製作,將不敷使用的棉麻手套,加以縫紉後,成為具有止滑作用的防滑鞋底,止滑效果更勝於市面上販賣的膠鞋。而花嶼的紫菜採集方式,是以金屬圓盤用石塊敲打出凹痕狀,在圓形的金屬盤增加受力面積,方能最有效率進行採集,這些純手工的島民技藝,是家家戶戶的婦女必備技能。花嶼的紫菜生長在臨海礁岩表面,冷冽的海水拍打在岩石間,讓紫菜的風味盈滿海水,使其野性又充滿清爽口感,這等美味是島上婦女們,穿梭在極為險峻的岩壁之間,純手工一刮一採,然後再以水洗去除砂石,用陽光曝曬成紫菜乾,風味中瀰漫屬於島嶼婦女的堅毅。

日落時分,男性邊喝酒邊聊著今天的漁獲量,婦女們聚在一起看連續劇。晚上的島嶼是安靜的,只剩下海聲,以及月亮高高掛在海岸上映照的倒影,幾處透著光影,隱約可以感受到家家戶戶的燈光,有些地方卻早已經沒有人居住了。平靜無波的海浪拍打間,島上的人們逐漸進入沉沉夢鄉。

 

 

作者 陳蔚慈

以紀錄片創作為基礎,過往作品多發表於臺灣各影展,因著海島文化的獨特風情,選擇入籍澎湖並貼近在地,開始承接地方型的影像創作,持續著以海為墨,記錄澎湖的洋洋故事。

 

67 最後修改於 %2025.%10.%13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