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為度的食物保存技術 精選

2025.10.13   洪莉棋 | 去(Khu)海女神龍共同創辦人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14期專題報導-以身為度的食物保存技術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14期專題報導-以身為度的食物保存技術

澎湖婦女在資源有限與氣候嚴峻的澎湖,透過長期經驗積累,以「身體感」作為最精密的測量儀器,發展出了醃漬與曝曬等食物保存技術。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澎湖群島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帶來許多的諸多挑戰,島嶼的降雨量稀少、陽光炙熱,加上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使得漁業和農務有捕撈和採收的季節性。因此為了要保存珍貴的食物,許多澎湖婦女便將漁獲和農作物,以粗鹽醃漬或陽光曝曬方式進行保存。

澎湖的性別分工有序,長期以來男性負責海上捕撈等粗重體力活,而女性負責農務、採集和家務勞動等輔佐性工作,因此澎湖婦女們掌握了醃漬與曬乾的技術知識。

澎湖的農漁獲保存技術可以粗略分成二類:

一種是加入鹽水「醃漬」成酸,使其進行發酵作用,促進乳酸菌生長並產生乳酸,最常見的就屬「高麗菜酸」了。高麗菜是冬季澎湖菜宅內的熱門作物,其中烏崁種的高麗菜特別大顆,甚至在澎湖每年都會舉辦高麗菜王的比賽!高麗菜對於阿嬤們來說恐怕不只是農作物,有時候更是面子之爭!而每顆約10斤上下的烏崁種便是醃漬高麗菜的首選。

在地婦女們約在農曆正月,將成熟的高麗菜切成合適的大小後,放到太陽底下曝曬約一日,接著裝罐並加入鹽水或海水;為了優化發酵,許多阿嬤會額外加入玉米水、地瓜籤水或洗米水等,這些水富含額外的澱粉和糖分,是乳酸菌發酵時所需的養分。最後在高麗菜頂部壓上玄武岩石塊再封罐,靜置約25天後即可開罐食用。

各地區到各家的阿嬤的醃漬習慣都不相同,湖西鄉的秋芳媽媽習慣加入鹽和洗米水、西嶼鄉的研仔阿嬤則以海水或鹽水為主。高麗菜酸聞起來鹹香,吃起來清爽酸甜,澎湖人常將高麗菜酸與各種魚一起燜煮料理,高麗菜的酸甜和魚的鮮味相互襯托,是許多人記憶中的澎湖滋味。

另一種則是利用澎湖烈日少雨的氣候,將食物抹上鹽後,放置戶外「曝曬」成乾,鹽和陽光會降低食物中的水活性及產生殺菌防腐的功用。在澎湖除了常見的各種魚乾以外,還有菜宅農作物中的「菜豆乾」也佔有一席之位。

「菜宅」是澎湖人為了抵擋強勁的東北季風,使用玄武岩和硓????時疊砌而成的防風措施,婦女們在夏季的菜宅內種植高粱、花生、地瓜、菜豆等作物。為了提高使用效率,菜豆通常倚靠著石牆種植,它是菜宅中的配角,不如其他作物種植的數量多,但卻為夏季的農作物種類增添色彩。

菜豆是CP值超高的作物,可以有三種烹食的呈現方式,澎湖婦女會將不同成熟度的菜豆進行處理:成熟度適中的可以直接清炒、較嫩的醃漬成鹹豆、較成熟的曝曬成菜豆乾。阿嬤們將成熟的菜豆撒上適量鹽巴,直接曝曬在夏日艷陽的空地上,等待約一日後,菜豆便會縮水成深褐色的乾扁模樣,和石鮔乾一起燉煮,嚐起來鹹香回甘,就像一口氣吃進了夏日澎湖的鹹味與炙烈。(石鮔:一種澎湖章魚)

地方的阿嬤們不需理解「醃漬」和「曝曬」的原理,是因為發酵產生乳酸菌、鹽巴產生滲透作用、曝曬降低水活性或陽光殺菌之類的科學運作,但這並不影響食物保存技術的發展,更不能否定這些食物就是美味到不行的事實。我想「身體感」便是地方婦女們,難以被捉摸衡量的科學儀器吧!食指和大拇指間像是刻上了精密的運算科度,總能精準地撒下適量的鹽巴。我總在這不合時宜的時刻緊張地問:等一下阿嬤!這鹽巴是要加多少?大約多少克?還是多少湯匙呢?

「量其約(liōng-kî-iok)」是阿嬤們永恆不變的回答,意指大約即可,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阿嬤口中的「量其約」究竟是多少?因為沒有走過阿嬤們的生命經驗,就不會擁有她們身上神秘的計算儀器。「量其約」不僅體現在食物保存的技術上,也展現在澎湖阿嬤們面對生活的態度裡,穿梭在菜宅和潮間帶中,阿嬤們總說:「不用計較太多,只有肯做就可以在澎湖生活下去」,澎湖的土地總會賦予人們所需的生存寶藏。

以海上作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澎湖,女性的角色長期被忽略,但女性是支持澎湖社會運作的重要基石。從女性的視角重新認識澎湖,我們才真正有機會理解這些看似隨性但充滿韌性的島嶼。

 

32 最後修改於 %2025.%10.%13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