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月號209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5.05.15   洪文玲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兼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9期主編的話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9期主編的話

在女科技人身上,身體的冒險、全新的心態,女性、專業身分與母職交織,它深刻地形塑我們如何思考、實作、協商,也啟發我們看見科技世界中那些不被標註的照護邏輯與系統韌性。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每年的五月,我們總會在《女科技人電子報》策劃一組關於「母職」的特輯。不是女人特別愛講家庭生活或育兒日常,而是我們深知,在女科技人身上,身體的冒險、全新的心態,女性、專業身分與母職交織,它深刻地形塑我們如何思考、實作、協商,也啟發我們看見科技世界中那些不被標註的照護邏輯與系統韌性。回鍋擔任總編輯之後,我第一次為大家策畫,以「科技人的母職實踐」為主題,這裡的母職,超越成為生理母親,而是我們的人生轉折,從小家到大家的愛護之心,還有與大地連結的專業研究,是我們對世界各種尺度的愛與實踐。

本期專題〈母職自由!超有用科學邏輯,科技媽就是自在又快活〉是我的一篇自我對話。我曾有五年在美國矽谷的專職母職經驗,之後投入母乳哺育、孕產及親職相關的助人工作訓練與實作;母職沒有SOP,育兒經驗是一個動態系統的觀察場,科技人擅長收集資料、分析與歸納,母職的實踐也可以有一套運行邏輯。這套邏輯不是制式標準,而是在生物系統變動、社會期望與自我認同中,找到適用於自己的生活工程。寫下這些,是為了讓更多科技媽媽知道,我們並不孤單,在失序中找回節奏,在挫敗中重建力量;而且「放牛頗開心的」人生,是經過反覆測試後的版本升級。

防災與水域治理專業的王筱雯教授,在〈動態河流中的工程思維:河川治理的再想像〉一文中,挑戰了傳統水利工程「控制與穩定」的思維,帶我們看見另一種照護系統的實作邏輯,以「與自然對話」為核心的工程哲學。在拆除防砂壩的行動裡,不是為了反對,而是對河流動態的體察、對生態韌性的信任,也是一種深層的母職精神——信任生命自己會長出路徑,陪伴它,而不是駕馭它。她提醒我們,女性工程人的獨特貢獻,不只是溫柔與關懷,而是將「關係感知」與「整體思維」帶入過去獨尊硬派的系統設計之中。當我們將「工程」從單一解法的技術視角,轉向理解自然節奏與人地關係的過程時,也正是科技人角色的轉變與再定位。

剛剛退休的林宜平老師,在〈從免費助理、師母到研究者──我的實驗室生活〉中,書寫一段充滿行動與政治性的科研人生。從幫助先生建立生物學實驗室開始,到投入RCA工傷案的田野與訴訟支援,她從「實驗室的旁觀者」蛻變為「科學與正義的行動者」。女科技人可能不是「被選中」的主角,而是靠自己穿越制度縫隙、長出行動路徑的人。橫跨家庭與學術、從田野到法院的實踐,不只是個人的職涯故事,她與伴侶、學者與勞工站在一起,更是見證科技與社會結盟、推動環境正義的深刻歷程。

周素卿教授的〈學術與家庭交織網絡的位置與空間〉則以地理學者的眼光,重新描繪母職與學術的空間關係。她提醒我們,照護不只是情感勞動,更是專業實踐與公共參與的延伸。從家庭的角色切換,到陪孫成為「教授級阿嬤」,學術不再只是知識的產製場域,而是人生歷練與社會關懷交織的節點,正是這樣的觀點,使她在氣候變遷與永續科技推動中,更能推動強調參與與共學的治理模式。

而在〈名為TAICA的小小革命〉中,陳宜欣教授紀錄了自己作為AI教育推動者的努力;她直指結構不正義,不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而是想讓更多資源不足的學生也能學好AI。她帶領團隊在短時間內推動全國性的「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平台,這場「不動搖根本的小革命」,不需要口號,只需要一群願意多走一步的教師與行政官員;既是母親對下一代的深情承諾,也是科技人實踐公平與公共價值的實驗場。

除了專欄文章,本期也收錄了兩篇精彩的會後報導。〈性別平等 × 永續發展 × 女性與科技〉記錄了台灣女科技人學會與中山大學、原民藝術家、氣候科學家與在地社群共同舉辦的母親節行動。以「與蓋亞大地媽媽歡度母親節」為名,帶出性別與永續的交織視角。在氣候科學與芳香療癒、原民吟唱與SDGs對話之間,我們實踐女性科技人的多重行動力。

另一篇〈走進彰化現場,談性別與能源環境的STEAM教育〉則是我與洪瑞華理事長走進彰化夢想館,與在地青年分享「科技是否中立」的真實對話。我們談照護、談職涯、談政策,也談一個女科技人如何在制度中找到位置。聽到學生們說「從沒想過能源政策中有性別盲點」時,正是證明,這樣的對話值得一再展開。

這期電子報中的每一位作者,都是母親、教育者、研究者、行動者。女科技人的母職不只是照護,更是洞察與連結;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倫理與關係的實踐。我們在母職中跌撞,在科研中尋路,在制度中尋求轉圓。把家庭經驗與專業知識放在同一個平台上思考,或許我們就能在看似衝突的角色中,找到屬於我們這一代女科技人的自由與快活。
願這些真誠的聲音,陪伴每一位正在多重身分中努力生活的你,一起前行。

(本文與ChatGPT共同完成)

 

 

 

 

 

 

 

 

 

67 最後修改於 %2025.%05.%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