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月號 175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2.07.14   左| 行行出老母Podcast製作人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生在這個時代有時候很輕易的就會忘記,人類歷史上性別總不是平權的,雖然當代性平已進步很多,但「羅訴韋德案」一下就把身為女性的我們給打醒。

(封面出處:維基百科 Elena Cornaro Piscopia)

本期電子報的主題是「大數據」。但在開始介紹本期內容前,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1088年神聖羅馬帝國時期,世界第一所大學波隆那大學(Università di Bologna)成立後,歷經了590年,在帕多瓦大學(Università di Padova)才出現第一位成功爭取到學位的女性——科爾納羅(Elena Lucrezia Cornaro Piscopia)。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貴族家庭出生的她不只精通多種語言並申請神學領域學習,但在校長和主教極力反對下,以非她所願的哲學系畢業。

 

又經歷了300多年後,正適逢美國天翻地覆的墮胎權裁決,各種抗爭依然持續,科技數據內容可能會成為女性對於身體自主的呈堂證供。

 

出生於台灣,目前暫居義大利,正在就讀藝術治療研究所的我,跨國邀請到不同領域背景的女性,一同撰寫「大數據」為主題的七月號電子報,感覺上似乎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生在這個時代有時候很輕易的就會忘記,人類歷史上性別總不是平權的,雖然當代性平已進步很多,但「羅訴韋德案」一下就把身為女性的我們給打醒。

 

本期【專題報導】文章〈數位監控時代,平台數據是否會成為美國墮胎訴訟的呈堂證供?Meta、Google拒絕回應〉以及本期【好文】〈美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搜尋紀錄等數據將成為法院定罪證據〉深度報導科技公司與用戶的相關紀錄,都將可能成為法院審查時的「犯罪」證據。

 

不可諱言的,當下是最烏托邦但又是最反烏托邦的時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和演算法跳著雙人舞蹈,面對科技性失業、數位監控、大巨頭壟斷等問題,本期由大數據老母姊妹——鍾佩芝,小小數據科學家創辦人,在【職涯】專欄〈數位平台上的新契機〉中,告訴我們在各行各業裡的數據都是黑金,越趨簡易的數據分析工具,讓能找出數據脈絡的人掌握先機。

 

鍾婷婷,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威廉瑪麗學院商業分析副教授,在【教育】專欄〈用房地產學習數據分析〉分享數據分析的美和如何在日常中的實際應用。她運用來自房地產網站 Zillow 的數據設計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輕鬆又有效率地學習數據分析的核心概念。

 

本期【生命】專欄〈心之所向,吾之所往:三次轉行的權衡分析〉,則邀請到海洋老母,同時也是上一期(174)電子報的客座主編——劉文琤 Katherine Liu,這一期由她來撰文細述從政策工作轉行數據科學又到海洋能源,於生命過程中如何回到原點,但又不是同一個點。

 

新聞分享】專欄,中央研究院本月剛宣布19位新科院士,女性院士僅有4位。〈新科中研院士林麗瓊來自「科學家族」鼓勵後輩:打雷煮飯都是物理!來唸吧

 

好文】專欄〈徒手探索宇宙的超級偵探!——李瑩英專訪〉「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得主,文末提到在學習上老師能不能平衡是關鍵,班上如果男生數學比較好,漸漸會變得都是男生在發言;而老師也順水推舟的話,就可能讓班上的女生更不願意表現。

 

權力應該要是中性的,科技是中性的,就如同學習是中性的一般,在父權體制與社會刻板印象未能被轉變之前,女科技人電子報的理念是重要的,以女性觀點,構築女科技人才支持網絡,吸引新世代女性進入並建立同儕分享平台。

 

【第十八個夢】一九○五年六月三日

想像這麼一個世界:那裡的人只活一天。可以這樣說:因為人的心跳和呼吸的速度都加快了,所以整個一生就壓縮在地球自轉一次的空間裡

 

文末想和讀者們分享一小段由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士,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撰寫的《愛因斯坦的夢》。他以愛因斯坦理論為基底,如詩如畫的小說,以科學的雕刀,用藝術畫筆,以三十個奇幻又迷離的夢境詮釋著相對論。或許我們也可以效仿《愛因斯坦的夢》以創新及獨特的說故事角度,來理解這個看似冰冷疏離的「大數據」。

1101 最後修改於 %2022.%07.%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