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六月號 162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1.06.15   洪文玲|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 總編輯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過去一個月,我們幾乎經歷了許多國家的一年:接連升高的確診率,在家學習或是工作的禁制,謠言真相混雜的社群….。時逢炎夏,端午掛菖蒲,諸邪退散。本期主題是「疫情中的我們」,一方面虛擬會面心相攜,電子報與大家分享面對防疫的心靈與教育實踐,一起健康正向抗疫。

還記得5月爆發的感染,更顯得疫病的「疫調」是重要的因應手段,本期【特寫】分享中央社對疫調人員的報導,我們需要多支持這種綜合醫藥、生技及「福爾摩斯」的工作。而疫情爆發後一時之間人人緊張,對於自己足跡是否與感染者重疊,對於自己身體的感知,對於家人親友的憂心,一下都升到高點。郭葉珍在本期【家庭】專欄中〈當你的家人擔心染疫到破表時〉一文,以陪伴女兒走過憂心感染的歷程,分享一個支持的最有效原則:「我聽懂,我會盡己所能的配合她所有要求」。當身處高度警戒的人慢慢面對危機,事情也加速好轉,我們的應對能力都提升了!

 

三級警戒令一下,自主也好規劃也好,大家盡可能留在居住點,不外出不聚會;但是悠閒自在的台灣人如何因應這種「隔離防疫」的情境呢?沈秀華在【家庭】專欄中〈女人與社區:防疫基礎安定網的建立〉一文,描述社區共同面對的互助行動,這是新時代的守望相助!在美國工作的盧佳立,在【生命】專欄〈一整年居家防疫的心路歷程;我在美國隔離經歷的四階段〉,描述她如何走過一年的居家防疫期,提供大家參考,積極佈署台灣情境的手段。她也製作了影片居家防疫的十個建議,以一年兩個月的「資深」經歷,與大家共勉。

 

孩子們在家如何繼續學習,是學校和家長的大課題。潘瑋在【教育】專欄〈停課在家玩科學〉一文,分享在家科學教育的觀念,不需要探討理論或公式,不同階段的孩子以不同的互動方式,都可以感到科學的樂趣,學到科學的深度。

 

疫情爆發之後,還讓一位低調的女科學家,不被看好的mRNA爆紅,成為人類的希望。【好文】〈終結疫情、治癒癌症,從魯蛇到英雄!拯救世界的mRNA療法和它的母親〉介紹這位經歷降職、罹癌,依舊沒有放棄的女科學家卡林柯(Katalin Karikó)。

 

當我們檢視性別與科學的交織,就了解這需要更系統性、更組織性的投入與分解,彭渰雯在【專題報導】為大家介紹〈性別進入科研主流框架:韓國《科學技術基本法》最新修法的提醒〉,在「科技推動」、「技術影響評估」及「科技統計與指標」三面向納入性別的具體要求,是亞洲性別科技領頭羊!我國也有同名的《科學技術基本法》,也有極力奔走的女科技人領袖,但台灣缺少的是在體制內倡議的位置與資源,還有可立基的法源框架。希望台灣在性別與科技更積極作為,成為名符其實的科技國。

 

台灣終於加入世界修養生息的腳步,也是個身、心、靈的重建時刻,世界的新規則、新秩序、新常態,都可能重新建立。下一步,我們彼此扶助,建立新局。



照片出處:作者Malcolm Koo。圖片經裁切。(CC-BY-SA 4.0)

1916 最後修改於 %2021.%06.%16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