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期主編的話 精選

2020.01.15   洪文玲 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女科技人電子報 總編輯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來到了2020愛你愛你的一年,台灣的歷史又新翻了一頁。剛完成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在科技工具及社群媒體的新情境下,選戰達到前所未有的激烈詭譎;但台灣人硬是再次將東亞民主進行式的模擬程式升級,挺過了分裂對抗,一定可以攜手為大家一起擁有的盛世繼續努力。

在選戰過程中,許多對於女性及女性參選人的能力的評論,牽扯到相貌、婚姻、家庭與女性身體,這仍出現在自稱亞洲最性別平權最優的國家,是一個警世訊息。電子報與麥田出版社合作,本期【好書】為讀者提供了2019年末出版界推出的重量級譯作-《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一書的選讀。作者凱特‧曼恩(Kate Manne)是美國康乃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本書也獲得美國哲學學會年度書籍獎!我們選讀的是該書第三章對於「性別歧視」與「厭女情結」的分析,相信有助於我們認知生活周圍的事件,對科學/科技領域的性別現狀提出更細緻的觀察與作為。電子報正與本書譯者-知名性別議題部落客巫靜文Vivian規劃,以本書觀點辯證女科技人的性別現實的對談。歡迎讀者提出對女科技人在各個面向的性別議題或疑問,供編輯部參考! 

 

電子報的長期特約作者交通大學環工所白曛綾老師即將離開教職,繼續她在人間的「淨化」工作,【生命】分享她用環工專業來理解人的生命課題,揭開看似無情的專業知識與真實人生的親密對應。

 

每年的2月11日是聯合國的「國際科學學中的婦女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台灣簡稱國際女科日。電子報的合作夥伴《泛科學》為此製作了她是科學家特輯,本期【專題報導】也選錄了泛科學翻譯自Nature的文章,讓我們了解在戰後的時代演進下,(英國)女科學家的處境與職涯,很希望台灣也能有更多對過去50-100年來女性在科學/科技領域處境與發展的本土故事與分析。

 

就如國際女科日希望倡議女性參與科學/科技的平等與平常,這作用可經由許多日常的作為默默加強,【職涯】分享藝術家們製作的女性科學家海報,開放供下載、重製,歡迎大家讓這些圖像出現在教室中、辦公室等公共空間,讓新一代的孩子們從小看得見女科學家!在參與科學活動時,也如同【會後報導】的遠哲科學趣味競賽的報導,有更多與女性共事,與混合性別共事的機會與經驗,有更多的激盪更多的學習。

 

更想親身聽到台灣女性的科學路故事嗎?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主辦,電子報參與協辦的2020國際女科日營隊,2/8在陽明大學舉行,可以聽到台灣女性科技人對於新科技、職場與生命的分享與故事,歡迎大家報名

 

新的一年,拓展性別與科技知識圈,請訂閱電子報臉書粉絲頁《女科技人young生活》;加固女性科技人的聯合支持線,請加入實名制的臉書社團《女科技人的舞察時間》。我們網上見!

 

2406 最後修改於 %2020.%01.%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