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孩」變「父親」是成長?還是趕鴨子上架? 精選

2018.09.04   陳煒傑|三葉甘味屋共同經營人
刊載於專欄 家庭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攝影授權:Wei 攝影授權:Wei

常言道「男人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然而「父親卻又是男人最溫柔的名字」,這兩句話完全相反又互相衝突的形容著同一個人。

在既有的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似乎是一個既刻板又揮之不去的念頭,若談到父親往往是一個頑固、堅硬、不可牽動的支柱象徵,談到母親則是一個包容、柔軟、充滿親和的輔助象徵。但在這一切的背後是否又是如此的二分法?其實不然,三年前我的第一個孩子呱呱墜地了,他是凌晨剖腹生產的,陪著媽媽待在恢復室,看著魚肚漸白的台北街頭,人群魚貫的流動著,而這一刻大家口中的「男孩」要轉變成「父親」了。

我印象中的父親是一位不苟言笑的醫生,或許是因為身為家中的經濟支柱、被傳統所賦予的責任感以及希波克拉底誓詞的關係,在我的成長中似乎缺了席,好像只有母親的教導、訓斥、安撫支撐我的成長過程。或許是小時候的怨懟,抑或是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被缺席,讓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從職場返回家庭面對這一個我自己全然未知的職位。

跌跌撞撞的三年過去,第二個小朋友在今年三月也平安出世了,我漸漸瞭解了「男人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與「父親卻又是男人最溫柔的名字」這兩句話其實僅僅是描述父親對孩子的愛,並不是兩句相互矛盾的文字。從他出生起,安撫著他因腸絞痛半夜的哭鬧、因腸病毒感染徹夜未眠的幫他更衣、他為了玩耍著涼感冒發燒而內疚、看著他扶著桌緣學著站起來、記錄著他歪歪扭扭的學著走路、在後面提醒著他但不受控制的奔跑......並不只是單純紀錄著他的成長,而是跟著他一同成長,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跟著他看著噴泉湧出的開心驚奇、剛到手的冰淇淋掉落到地上的失望、面對自己錯失機會的懊悔......我想一同成長茁壯的並不是單單只有小朋友。

看著身邊朋友長輩因為各種因素而「被」缺席的父親,或許你的不在場僅僅只是相對重要的選擇,「人生上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是要負責。」。直到今日我慢慢的體會到當時我的父親選擇了一個典型的方式,不論這個方式是被傳統所侷限,但他也盡責的完成他的使命。

從「男孩」變「父親」看似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對我來說並不是單單只是成長,其中還有跟另一半的相互扶持、跟小孩相互體認以及跟自己的檢討改進,其實不管是學業、職場乃至於人生何嘗又不是這樣的過程。人生就是充滿著嘗試、轉變、學習,特別是一個新生命從你手上一點一滴的拉拔,雖然過程中總是充滿風風雨雨,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他們均勻的呼吸聲、小心翼翼的幫他們蓋上踢掉的棉被,這個選擇似乎帶著一點甜味呢。

3599 最後修改於 %2018.%09.%13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