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品製造公司:科學家的一日 精選

2022.06.14   黃瓊緯 Dr. Chiungwei Huang|材料分析化學家
刊載於專欄 一日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朝八晚五的上班族,接著晚五晚八的親職時間,入夜後還要再額外付出時間和體力,實現自己的多重可能性,總是需要更多的自律及動力的泉源。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還有對自己的認識和提攜後進的願景,在一層一層標籤和期待下,哪些是讓我往變成更好和更快樂的人前進。

(封面說明: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伊士曼總部,攝於第一天到職紀念。封面出處:作者提供)

6:30 AM 

時序進入夏日,一家四口在滲進房間窗簾的早晨陽光中,慢慢醒來。有時,我的先生先行起床,喚醒五歲與三歲的幼兒,領著他們到餐桌進行早餐。有時兩個幼兒早一步溜進我們主臥,在身邊滾來滾去一番,才被他們的爸爸帶出房門。

全家人中,會賴床又最慢起床的通常是我,有時睡著了多補眠十分種,有時半夢半醒中聽著廚房傳來孩子們的早餐動靜。

起床梳洗,在一陣確認小孩刷牙、盥洗、著裝外套鞋子的擁簇中,約早上七點半左右離開家門。與孩子們在幼兒園外擁抱、道別,我和先生才一起驅車前往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伊士曼化學公司總部。



8:00 AM 

抵達公司,與先生個別前往不同樓層的部門,開始各自一天在化工公司的科學家行程。

伊士曼化學主要生產特種化學品,以聚酯 (Polyester) 塑膠材料為主線,生產的化學品多達千種。代表作之一如 Tritan 系列產品,取代了過往有雙酚A (BPA) 的塑料,又保持不易碎裂、防摔的特性,目前已大量用在水壺、奶瓶中。

我所在的材料分析實驗室 (Materials Analysis Lab) 在公司屬於分析部門之一,支援全公司樣品分析的疑難雜症,從基礎研究端到產品量化,從產線中的製程異常到客戶客訴產品,每天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待分析品。有些是一片片像紙張般的膜,有些是粉狀物,有些是溶液,有時則是亂七八糟、一團混著各種雜色的暗色塊狀物。

有一次送來幾個調理機的攪拌杯,實驗室裡一位資深科學家拿起鋸子,戴上安全手套,開始像劈柴般的切開攪拌杯進行解析!

記得我剛到職時,團隊成員敘述他們處理的樣品,「什麼都有!」 。隨著我的經驗增加,開始能想像未來若要敘述實驗室工作,我也會很真實的反應,「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材料分析實驗室擁有全公司唯一的研究型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以及唯一的掃描探針顯微鏡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因為唯一,經常有量測樣品需求,尤其是 SEM ,因為可以快速獲得高解析度的表面形貌,和判定化學成分的功能,每天從早到晚幾乎不停機。

實驗室的分析專項共囊括四個領域,除了顯微鏡,還有光譜應用、表面分析和圖像分析。目前我到職約四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顯微鏡團隊裡進行訓練,已經可以處理常見樣品,獨立操作儀器,蒐集和整理數據報告,並和合作對象討論數據意義。

例如,在窗膜專案計畫中,我用 SEM 判定玻璃窗膜的內部層別構造和組成成分,以協助材料選擇決定。當需要了解高分子混合後彼此間相容性時,會以掃描力顯微鏡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取得高解析度的高分子剛硬性分布。這些資訊都能給材料研發和市場開發團隊證據和信心,讓產品能達到期待效能,又兼具利潤盈餘。

由於我在博士班的研究除了顯微鏡領域,還跨光譜學和 Python 資料處理,與實驗室團隊發展方向非常契合,未來預期持續發揮所長,目標幾年後,在伊士曼成為材料分析領域具有統整知識和資源能力的專家!



12:00 PM

博士級別的科學家或化學家與技術員最大不同,通常工時很彈性。在美國公司文化裡,沒有午休習慣,大家照自己的步調吃午餐,也依照自己的生活作息決定上班和下班時間。

尤其在疫情影響後,彈性和遠距工作逐漸被接受,幾乎沒有嚴格的出缺勤要求。一開始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福利」之一,是平常看醫生不需要請假!跟同事和老闆告知一聲,看完診若沒有重大問題,就又回到公司繼續上班。這些都和我多年前在台灣竹科擔任工程師的經驗頗為不同。

工作內容有時會不太一樣,例如有幾天會完全埋在實驗室裡工作,在不同的儀器間穿梭、跟機台共處時間長;有時一天的會議比較多,坐在電腦桌前時間長,也會在實驗室裡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公司部門人員討論實驗、數據、專案進度,或為他們做實驗室介紹。簡言之,這是一個一半時間很靠現場「幹活」做專業技術,另一半時間需在團隊間和跨部門做訊息溝通和統整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樂於動手做,也樂於與人互動和分享科學,對我而言,各佔一半平衡剛剛好!

 

每天進實驗室的配備: 實驗衣,護目鏡,以及一副防割安全手套 (未入鏡)

 

辦公室一隅



5:00 PM 

通常五點前,我和先生會一起到幼兒園接孩子們回家,經歷一連串馬不停蹄的家庭例行公事(煮飯、晚餐和聊天、幫孩子洗澡、陪玩或看半小時卡通、睡前故事、孩子們持續最後睡前掙扎討水、討抱抱、討上廁所),約九點鐘的夜晚,在孩子們差不多進入夢鄉,稍作休息喘口氣後,又是另一段自我實現的跨領域展開。

2015年到美國就讀博士班,是我第一次接觸科學傳播溝通,對於將科學和寫作兩項專業結合的職業深感興趣和啟發,從二年級開始主動積極找撰寫和發表科普相關文章的機會,到去年秋天畢業前進入新聞室實習,報導當地大眾健康相關新聞新聞連結)。

我也喜歡用網路媒體如個人部落格和社群,透過書寫、口語方式,分享科學以及在領域內遇到的挑戰和生活見聞。目前在正職工作外,也做科學傳播相關的翻譯,以及受邀當科學期刊的同儕審查評審,持續與學界最新科學進展連結。帶著這些經驗,今年有幸獲選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科學與工程大眾傳媒受獎人受獎連結),暑假到北卡羅萊納州最大的新聞報社實習,也是此獎學金錄取者中非常少數的母語非英文人士。

回首在台灣與美國的求學與求職,十多年中,在兩個國家皆跨及學界與業界經驗,尤其在極具挑戰的異國博班生活裡,要兼職母職,互相支援一同讀博班的先生,深感身為女性背負的社會價值觀和外在標籤。歷經了自我懷疑,到自信擁抱屬於自己專長的工作,我開始服務並幫助同在科學工程背景的女性,讓她們在職涯和個人生活中不再感受侷限,而能真正專注和經營自己的人生。

朝八晚五的上班族,接著晚五晚八的親職時間,入夜後還要再額外付出時間和體力,實現自己的多重可能性,總是需要更多的自律及動力的泉源。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還有對自己的認識和提攜後進的願景,在一層一層標籤和期待下,讓我往變成更好和更快樂的人前進。



11:30 PM

一日結束,每晚我固定會花些很短的時間,確認重要和緊急的項目,以及本週的大方向,接著熄燈,就寢。期待明早進入房裡的曙光。

或是先行醒來的小毛頭,湊到床邊半夢半醒的臉龐,不知會遇到哪一個。



上班前後緊接著接送孩子上下學。放學時車上總是容易亂成一團,有小孩從學校帶回的勞作,大人上班包和便當袋,就像我們一家四口多年來的模樣,再亂再忙依然充實過著每一天。

 

 

2943 最後修改於 %2022.%06.%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