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雀女孩」的時代悲歌 精選

2021.09.15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畫家爾後於1918年完成這幅描繪軍需工廠女工生活的作品,呈現在燠熱廠房內工作的女工,肌膚暴露在飛散火星威脅的機械鎚具旁,雙眼毫無保護直視鍋爐的強光,經歷喪子之痛的斯坦霍普紀錄戰線後方眼前所見,畫作中或許也帶有控訴荒謬戰爭的情緒。

 

封面說明:斯坦霍普‧福布斯 / 1918 / 〈The Munition Girls〉。英國科學博物館典藏。

斯坦霍普‧福布斯(Stanhope Alexander Forbes,1857 ~1947)是英國紐林畫派的重要畫家,出生於都柏林,畢業於蘭貝思藝術學校(今日的倫敦城市與公會藝術學校City & Guilds of London Art School),父親是英國鐵路經理,哥哥也是倫敦、布萊頓和南海岸鐵路經理,後來父親曾至盧森堡鐵路公司工作,他也隨之前往,因此從小熟悉鐵道工業,描繪過不少鐵道列車風光為主題的作品。

 

一戰期間,斯坦霍普的兒子服役於在康沃爾公爵輕步兵團,1916年戰死,墓碑上刻有畫家題詞:「他死於污穢的戰鬥,而且那些傢伙認為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公平的。」後來還在教堂為他兒子雕刻紀念碑,銘文刻寫:「我會離開我的國家、我的親友、父親的房子,通往上帝將向我展示的土地。」畫家爾後於1918年完成這幅描繪軍需工廠女工生活的作品,呈現在燠熱廠房內工作的女工,肌膚暴露在飛散火星威脅的機械鎚具旁,雙眼毫無保護直視鍋爐的強光,經歷喪子之痛的斯坦霍普紀錄戰線後方眼前所見,畫作中或許也帶有控訴荒謬戰爭的情緒。

 

戰爭初期英國發現軍火工業產量不足,1915年通過戰爭彈藥法案,加強政府對軍火業工資、工時和就業條件的監管,迫使工廠接納更多女性僱員,以填補男性參戰導致的勞動力不足。到了1917年,英國軍隊在使用的武器和彈藥中已有八成為自製,從事軍需工作的婦女也在戰時尋求比家務、酒吧和洗衣店更高的工酬,1918年約有100萬婦女就職於軍火業,但她們卻得忍受長達12小時的工時,以及製作彈藥的原料三硝基甲苯(TNT)中毒。

 

長時間接觸TNT的人會出現肝功能衰竭、貧血和脾臟腫大、胸部疼痛變形、持續性嘔吐和貧血、生育能力降低和免疫系統造成嚴重傷害,並因皮膚變黃而被稱為「金絲雀女孩」,生產新生兒的黃疸比例也高於其他孩童,還要面對廠內爆炸就可能造成數人罹難的工作風險,她們的身上也必須攜帶可區別身分的標示牌,使其若不幸罹難後可供辨識。而這些為英國生產高達八成武器彈藥的女孩們,工資卻只有男性員工的一半。

 

英國小說家帕特‧巴克(Patricia Mary W. Barker,1943~) 於1991年出版的小說《重生》(Regeneration)對此情景有所描述,在此之前的勞工題材文學大多描述男性處境,而帕特為隱身歷史的眾多女性發聲。在許多關於男性戰爭的書中,女性完全沉默,男人出去打仗,而女人則留在家裡哭泣,但帕特認為不僅如此,戰爭時期女性的生涯與處境有更為豐富的面向,例如在軍需工廠的婦女,生產出的武器會殺死成千上萬的人,但試圖墮胎的婦女卻受到當時社會的嚴厲批評,此類時代背景下諷刺的矛盾,在作家敏銳的觀察下表露無遺。

 

一戰期間,軍火工廠裡平均每週有兩名婦女因職災殉難,但戰爭時掌控媒體的政府不會向公眾披露影響士氣的消息,也是在這段期間,年滿30歲並具有財產證明及大學學歷的英國婦女爭取到投票權(男性的投票參政條件只須年滿21歲),做為政府對女性在後方慘重犧牲的微薄補償。戰爭從未遠離人類,但至少能從一些微小事物,察覺到文明進步的緩慢進步。

 

 

 

2951 最後修改於 %2021.%09.%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