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科技人的性別面向參與: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及相關會議

2017.08.10   吳嘉麗|淡江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本篇報告包含三個主題,即介紹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NWES),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CWES),以及筆者最近參加與前二組織相關的歐洲區域研討會(2016 INWES Regional Conference)。

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

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英文簡稱為INWES,是一個全球性、包含約60個國家參與的數理科技女性團體的非營利組織,主要以機構會員為主,如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大學、研究單位、公司企業團體等,但是也有個人會員,因為有些國家尚未組成婦女科技團體,希望藉由個人的參與而促成相關團體的組成。

緣起
INWES緣起於1996年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和國際科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ce, CSU)主辦的「迎接21世紀的世界科學研討會」(World Conference on Science for the 21st Century)的建議,希望成立一個女科技人國際組織負責始於1964年第一屆的「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CWES),該會議每三年舉辦一次。後來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加拿大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和UNESCO的經費補助,2002年第12屆ICWES獲得30個國家出席代表的一致同意,INWES組織終於在2003年於加拿大正式完成非營利機構的立案。
2007年底,INWES成立了一個教育研究中心(Educational and Research Institute, ERI),推動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領域的教育活動,同時也配合加拿大的相關立法規定,方便募款和捐款。ERI主要有三個任務,即提供獎助學金給低開發和發展中國家、有興趣於科技領域的大學或高中女學生,蒐集各區域在STEM領域推動的優秀計畫以供互相參考,調查各區域女科技人的現況處境以利政策規劃。在2008年,INWES正式成為UNESCO的一個NGO夥伴團體,2012年則獲得UNESCO顧問的地位。

組織
INWES 2005年正式選出第一屆理事會,每三年改選一次,最近一次是2014年十月底在第16屆ICWES會中改選,由韓國梨花大學的李公珠(Lee, Kong-joo)教授連任理事長,原來擬接任的法國籍副理事長因身體狀況臨時退出。通常理事擔任二屆後一定要退出,理事席位共有18位,筆者亦於本屆擔任理事(2015-17),下一屆的理事長(President-elect)將由加拿大Brock University的Liette Vasseur教授接任。
理事考慮區域分配,代表團體或個人,第16屆理事代表如一所示:

表一:第16屆理事代表

美國

2

英國

2

加拿大

1

德國

1

波蘭

1

瑞士

1

澳洲

1

韓國

2

日本

1

臺灣

1

印度

1

巴基斯坦

1

肯亞(東非)

1

喀麥隆(中非/法語系)

1

塞內加爾(西非/法語系)

1

 


理事會中的執行委員有七位,包含理事長、下屆理事長、三位副理事長、執行秘書和財務,另有五個委員會,筆者負責計畫專案委員會(Program & Projects)。INWES每年出版三期會員電子報,報導會務及各會員團體的活動近況。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面對面的兩天會議,這次就是利用區域會議的前兩天開會。由於INWES也是一個NGO團體,經費有限,除了補助幾位第三世界的代表外,各理事的差旅費均需要自籌。一年中其它時間,則常利用網路媒體開會溝通。

目標與活動
INWES網站(http://www.inwes.org/)有比較詳細的目標與活動等相關介紹,此處我姑且選擇性的列舉幾項:
.為STEM領域的女性提供一個國際發聲的機會。
.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和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Fund for Women, UNIFEM)合作,提醒關注STEM議題。
.確保女性在國際政策、決策及討論會場域有適當的代表。
.宣揚並存檔女性在STEM領域的貢獻。
.增加女孩和婦女教育及工作的機會。
.支持發展教育工具、教師訓練和專業生涯輔導。
.分享有利於專業女性發展的各種資源。
.提供計畫以及各機構團體間的合作機會。

區域組織
INWES一直主張成立區域性次組織來運作,因為各區域差異性大,所面對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最早成立的是亞太國家聯絡網(Asia-Pacific Nation Network, APNN),2011年七月下旬在澳洲舉辦第15屆的ICWES會議前一天,成立於1993年的南韓女科技人協會(Association of Korean Woman Scientists & Engineers, KWSE)邀約了約十個亞太國家的代表報告各國女科技人現況,同時討論成立亞太國家網絡,以加強鄰近國家女科技人的互動與政策等資訊,當場獲得一致贊同,並正式成立。當年臺灣也正在醞釀發起成立女科技人團體,有了APNN組織,更堅定了我們成立的信心。「臺灣女科技人學會」(The Society of Taiwan Wom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WiST)於當年底正式向內政部立案成立,次年加入INWES成為團體會員。
APNN目前有13個國家的婦女科技團體參與,不少國家的NGO是經由APNN的推動而成立的,如蒙古的WSTEM、印度、斯里蘭卡及尼泊爾的WISE, 巴基斯坦的WESTIP、孟加拉的WiES,澳洲、紐西蘭及馬來西亞則是工程師學會下先後成立的婦女委員會,越南的VAFIW是一女性學者協會,日本由數個女性科技小團體組成了一個聯合的日本女科技人聯絡網(Japan Network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JNWES)代表參加。
APNN第一任主席國由南韓擔任(2012-14),第二任由日本擔任(2015-17),第三任已通過由臺灣擔任(2018-2020)。APNN每年開一次會議及一小型研討會,由各國輪流主辦。臺灣曾於2013年主辦,今年(2016)在紐西蘭,明年七月中在日本橫濱舉辦。
除了已運作多年亞太地區的APNN,2014年非洲區域聯絡網(African Regional Network, ARN)也正式在第16屆的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CWES)中成立,目前有12個國家的相關團體或個人參加,奈及利亞的Dr. Uduakobong A. Okon教授為首任理事長,並於2015年在烏干達召開了非洲區域研討會。經過一年的籌備,歐洲區域聯絡網(INWES European Network)正式在2016年11月初的德國女工程師協會成立30周年暨INWES歐洲區域研討會上宣布成立,目前參與國家有五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及波蘭,選出德國的Sylvia Kegel擔任理事長。
INWES理事會也正在嘗試推動成立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區域聯絡網。

 


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

第一屆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可追朔至1964年由美國女工程師學會(The Society of Women Engineers, SWE)在紐約召開,其後每三年輪流由各國相關團體主辦,最近的數屆會議地點如下:
ICWES 11(1999) Chiba, Japan
ICWES 12(2002) Ottawa, Canada
ICWES 13(2005) Seoul, Korea
ICWES 14(2008) Lille, France
ICWES 15(2011) Adelaide, Australia
ICWES 16(2014) LA, USA
ICWES 17(2017) New Deli, India

誠如前面INWES成立緣起所述,每三年由各國輪流負責,不免讓此會議的籌備有些凌亂不足,更重要的,大家深覺到了21世紀,女科技人更需要一個國際團體來做跨國跨領域的連接,因此促成了2003年INWES的成立,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負責每三年一次的ICWES順利舉辦。
筆者近年參加了兩次ICWES,第15和16屆,這二屆都非常盛大,由於主辦團體都是工程師學會,因此不論參加者或議程中都有非常多公司企業的代表和工業界的性別議題納入,這兩次都設計了年輕學生的活動,尤其2014年在洛杉磯舉辦的這一屆,由會員眾多、經費充足的美國女工程師學會SWE主辦,參與人數達八千人之多 ,很多父母和老師帶小朋友來參加親手做實驗,各工程、儀器公司的展示和小贈品也吸引了眾多人潮。這兩次會議的會後報導,均分別刊登在《臺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網站:http://www2.tku.edu.tw/~tfst/)的第44及84期。
第18屆的ICWES將於2020年舉辦,由於臺灣將接任2018-20 APNN主席國,依規定應於卸任那年主辦APNN會議,因此女科技人學會正在投標申請主辦該年的ICWES研討會,希望兩個會議可結合一起舉辦。

 

2016 INWES歐洲區域研討會

主辦
這次三天(11月4~6日)的區域研討會,是由德國女工程師學會(deutscher ingenieurinnenbund – dib – German Association of Women Engineers)主辦,她們剛好一起慶祝成立三十周年。據會議主席報告,報名人數約170人,來自19個國家,包含參與的學生,出席名單上則顯示約120人左右,可能有些人不願公布姓名和電郵。現在注重隱私,網頁報名時都會詢問是否願意公開個人資訊。

地點
會議地點在慕尼黑北郊、人口只有五萬的弗萊辛(Freising)小鎮的教堂山丘上的主教城堡(Kardinal-Döpfner–Haus),過去大主教曾居住於此,城堡類似神學院,如圖一所示。1960年代後政府收回,改為教育訓練和研討會場所。上一任的本篤16(XIV)大主教在50s年代曾在此神學院擔任教授

圖一:主教城堡的拱門入口(上),建築的右邊即為會議及住宿的過去神學院(下)

城堡類似四合院建築,其中一面為教堂,外表看上去極為普通陳舊,一點都不起眼,誰知進入後眼睛一亮,其建築、妝飾及彩繪華麗異常,嘆為觀止,除了典型的巴洛克建築外,也有部分洛可可(Rococo)式的門廊,如圖二和三所示。此教堂原建於13世紀,17世紀時重建,教堂供奉聖母瑪利亞。
   

圖二:華麗的教堂(上),教堂的彩繪屋頂(下)

 

 
圖三:爬滿了長春藤的會議及住宿場所中庭(上),從主教城堡俯瞰山丘的滿園秋色(下)

議程—演講和討論簡介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科學、知識、權力」(Science, Knowledge, Power)。首日上午為歐洲區域聯絡網的成立大會,由於在過去一年內,幾位核心人物已開過四次籌備會,所以一切順利進行,選出德國女工程師學會的Sylvia Kegel擔任理事長,如圖四所示。下午空檔辦了數個近郊參訪,我和與會的臺灣女科技人現任理事長宋順蓮參加了弗萊辛城鎮介紹,認識了前述主教教堂及山丘才是該市最早的發源地,也是巴伐利亞地區最早的一群居民,早自八世紀山丘上就建有禮拜堂(shrine)了。


圖四:歐洲區域研討會主席Sylvia Kegel,也是INWES-Europe歐洲區域聯絡網的理事長

傍晚六點研討會開幕,安排了兩場演講,第一場邀請歐寶(Opel)汽車的行銷經理,也是歐寶企業董事會一員的Tina Muller女士談「歐寶的逆轉(Opel’s Comeback)」,歐寶自2009年以來業績一直滑落,但自2012年新產品上市後逐漸開始上揚,至2014年底已占歐洲汽車市場的5.87%。要如何逆轉呢?形象和創新很重要,塑造好的形象當然有多種方式,吸睛的廣告是他們成功因素之一,此外他們的新型品牌納入了眾多電子、網路與雲端設計,譬如當汽車有任何問題,可以連線到遙控室幫忙檢查,當然,為了隱私亦可中斷連線;父母可利用手機追蹤子女的汽車動向等等。

第二位是Alexandra Borchardt博士,目前負責南德意志報,曾經擔任過德國金融時報、德國新聞社和慕尼黑的記者和編輯,她的講題是「女性的經濟力:婦女及其對全球成長的衝擊(The economy of female power: Women and their impact on global growth)」。由於她以德文演講,又沒有用投影片,雖有即時英文翻譯,斷斷續續,仍不易完全理解,不過從她的講題已可大約推測。

研討會最主要的議程都在次日,早上有兩場大會德文演講,均有英文即時翻譯,分別為:
Dr. phil. Karin Hutfloetz, Lecturer at the Munich School of Philosophy
Keynote: Knowledge is power. A historical sketch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fu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lanie Vogel, Businesswoman, Author, Philosopher
Keynote: Responsibi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 How do we evolve that into the Digital World?

老實說,演講內容未充分理解。在此引起我注意的是這四場講者都非科技人,主辦者顯然想讓科技人聽聽人文其他領域專業的見解,並與研討會主題「科學、知識、權力」密切掛勾。
主體演講之後,研討會分別以七個平行場次同時進行,其中德語和英語的各占一半,每一場次約45分鐘,有的演講,有的是圓桌討論,也有工作坊。其中有多個場次的主題都與大數據及雲端安全有關,筆者參加的場次主題有「智慧財產與永續發展」、「工作場域的懷孕母親」、「各種推動平等機會的計畫」、「國際跨領域聯絡網計畫」、以及「突尼西亞女性工程師:革命後的挑戰」。各場都有熱烈的討論,由於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可以看到各國不同的問題,其中有二個議題在此略為敘述。

德國女工程師協會(簡稱dib)正在推動一“MINT FM-FM”計畫,“MINT”就是德文的“STEM”幾個英文字的縮寫,而FM則代表難民或移民婦女與女孩(Flucht/Migration — Frauen/Madchen = Refugees/Migrants)。尚未獲得身分時是難民,已獲得身份時則改稱移民。此計畫提供這些女孩的教育機會,輔導她們的課業,尤其是理工科目,針對具有理工背景的婦女移民則協助她們做職業訓練及就業。此計畫不僅協助難民,尤其是女性,打好理工基礎,就業也比較容易,長遠來看,更是幫助德國社會的安定與發展。她們也積極與媒體聯繫,希望藉由傳媒獲得更多的資助。
這次研討會遇到非常多來自突尼西亞的女科技人,大概總有五、六位吧?內心不免疑問,也剛好意外的走入了她們自組的討論小組。才想起這個位於北非、非常接近義大利、人口約1100萬的小國,就是2011年初爆發茉莉花革命的國家,如圖五所示。過去是法國的殖民地,1956才獨立,所以很多制度都與法國相同,與歐洲關係親密,算是一個民主的社會,但是革命前那位獨裁者統治了23年。他們的義務教育到16歲,一般人教育程度很高,女性甚至比男性教育程度還高。年輕一代女性工程師比例接近50%,整體平均也占了三分之一。革命後社會不穩定,不少企業出走,工作機會減少,失業率大幅上升,2012年時約達27%。通常政府部門工作較穩定,但是只有20%的女性在政府部門,絕大部分女性只能在私人機構工作,或者繼續讀高等學位,或者找不到工作。突尼西亞的社會還是保守的,性別不平等仍然到處可見,尤其當工作稀少時,女性機會更少,往往受害更甚。


圖五:突尼西亞2011年茉莉花革命時婦女的吶喊

革命後民間團體異常活躍,約有7500個NGO成立,突尼西亞女工程師學會(Association Tunisienne Femmes Ingenieures, ATFI)於2015年底成立,目前會員約60位,其中20位是學生,理事長Nardia Souissi這次也有參加。一年來她們已經辦了不少活動,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她們除了在專業領域推動各項活動外,也試求改變女性在法律上的各種不平等條款。

結論
最後一天除了安排一趟慕尼黑之旅,一早還邀請了慕尼黑市政府勞工與經濟發展部門、負責市場與通訊的主管來介紹巴伐利亞和慕尼黑,除了宣傳的功能外,也的確讓外地人更加認識了這個區域的歷史和現況。
這樣一個跨領域女科技人的區域會議,當然不以專業討論為主,而是以大家共同關心的處境、未來的展望、姊妹情誼、以及社團交流為主。這次研討會場地和住宿一點都不豪華,可以說非常陽春,接待亦十分樸實,但是從研討會的演講安排卻可看出主辦者的用心,場地的歷史意義也別具巧思。筆者深刻感受到一個先進國家的NGO團體,不講究奢華氣派、卻處處從節省中希望大家有實質的收穫,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台灣化學教育》2017年1月

3828 最後修改於 %2017.%08.%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