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Angella量刑演算模式系統與Brahms, Piano Trio No. 1, in B-Major, Op. 8

2017.05.15   陳慈幸|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4 得票數)

人如果用細數的方式回首過往,那片片的思緒,是一種美感,但偶爾卻是一種撕裂般的飄蕩與唏噓。

我的專長是法律當中的《刑事訴訟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原應在法律系任教,卻因對於實務工作的喜愛與經驗,到了與法律系相當密切的犯罪防治學系工作。

小時,我原是學習音樂,這是母親的喜愛,但學著學著卻開啟了我對性靈的探索與追尋,對於音樂家而言,那升降大調與小調是旋律,也是生命當中不可抹滅的美;但當我在中學時代被父母送到日本讀書的那一刻起,我所面對的,卻是無法喘息的生活現實,那種感覺,就像是充滿感性的生命當中,硬是被撕裂出一道理性的創傷,在這樣衝擊下,我在大學時期,選擇了法律系,從此開啟與法律纏綿不已的歲月。

對一個法律人,特別是刑事法學者而言,參與實務工作是一個貼切自己學理的最好機會。其實在日本母校的訓練生活亦是如此,回到台灣的十七年來,我幾乎是一邊教學,一邊進到實務領域,說實在,這麼龐大的工作負荷,常讓我在時間的流動中喘息著。常跟家人說「有時,會覺得靈魂飄飄蕩蕩的,就像是沒有依歸的風箏」,但實務的嚴謹,卻無法讓我如此地閒蕩著自己的感受,看著許多學者乾淨與飄逸地過著單純的學理生活,選擇與實務纏綿的我,只能不停地追逐自己注意力與專注力,過程很辛苦,也有點心酸。

法律人所要求的通常是閱讀更多的文獻、判決與實證數據形成自己的心證,之後的獨立思考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法律人的靈魂,常是潛在性的一種孤寂感。對我而言,八爺(Baiyer)與坦克(Tank)就是唯一跟著我,闖蕩實務人生的伴侶。八爺是我的車,是雙親送我的車,坦克是我的錶,是存款很久在銀座買下的錶。八爺陪伴著我度過將近十六年,坦克也差不多有十五年的時間,它們跟著我穿過時間的空間,看著許多人生的不堪,然後陪伴著困惑的我一一解決,同時,它們也看到無法解決的諸多無奈。

如果人生是一種歌,那我與坦克、八爺的相遇,會是一種和弦。說不出是美妙,總之,會在某個小節的部分激盪出類似風一般的輕柔。

對於我這種早先是學音樂的人,曾經生命的某一個片刻,是一個大提琴手,但卻在另一刻,驀地進入了法律的世界。

法律刻劃人生的不堪,特別是刑事法,那種無法回首的唏噓,常讓我在跟著八爺回程的路上,想像著人生是否如此地不成調。或許我的人生過去曾充滿著樂章,那是多麼優美有律動的人生啊!但走入法律,我的人生卻又得執起理性進入一種虛幻似的選擇,理性與感性的衝盪,讓性靈有時充滿著矛盾。我的雙手曾經流瀉過多少美麗的音調,但如今這雙手,劃下了許多人生定調,有很多,都不是如此地悠揚,這是我選擇刑事法的人生。

閉著眼睛,想像著審理過的案件,那些暗黑當中哭泣的人,就在八爺奔馳的風中,面容一一流逝,車窗颯颯的聲音,或許是一種悲泣?也或者是控訴?這些無解,唯一可以得證的卻是,那一定都是人生當中,最深沈的無奈。

對於一個法律人而言,「決定(判決)」既然是一件重要的事,那麼充滿人性刻劃的狀態下,到底人為的審判,是否客觀呢?這除了是一般民眾的疑問外,也是司法官主要的訓練的重點之一。多年來我為解決這個問題,開發了具有演算功能量刑系統(Cathy-Angella量刑演算模式系統),這個我認定為法律輔助系統的東西,或許對於過往以來一直存在於法律人心中確定的決定會造成破壞性的撼搖,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可以解決了量刑過度不一致的問題,一個朋友告訴我,在X光發明以前,多數的醫生都是靠著自己的經驗與學術信念進行醫療,但X光發明以後,使多數的疾病多了一個層次的確信,也可以拯救更多的人。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Cathy-Angella量刑演算模式系統將會開啟司法量刑的另外一道光明,只要法律人敲開內心那道窗。

副教授的後半段以及升上教授後,為了讓身體更健康,我不再協助實務的工作,僅在教學與研究上忙碌,或許多了一些自由的片刻,所以多了一些演奏樂器的機會,記得開發Cathy-Angella量刑演算模式系統時,經常演奏布拉姆斯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那些個充滿人生不堪的犯罪歷程,伴隨著布拉姆斯B大調大提琴的悠揚,在秒數中呈現量刑的年月日數,彷彿映證人生其實就是秒數的飛逝,屬於自己雲,應該要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陳慈幸教授(Dr. Cathy, Tzu-Hsing, Chen),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第12號法學博士,主攻刑事法學,其研究足跡遍佈日本、臺灣、港澳、中國(南京、北京、福建、廣東)、澳洲、瑞典、西班牙、法國、紐西蘭、美國、英國、奧地利、德國,其主要研究範疇為刑事訴訟法、少年事件處理法、比較法研究、法律實證與犯罪行為研究(少年事件處理法與少年非行婦女人權與法律網路違犯問題、人口販運問題等);近年率領研究團隊以跨領域專業之結合,聚焦研究性侵害犯罪處遇政策、法官量刑與開發量刑準據系統。其對於法學研究革新之全心投入,展現其積極求新求變之學術特質。

目前任職於臺灣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之研究員、日本中央大學比較法研究所囑託研究員、日本常盤大學國際被害者學中心發行之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Victimology》編輯、南京大學犯罪與控制預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西大學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臺灣犯罪學學會理事。在其自日本返台後任職於中正大學之16年間,其學術研究成果現已累計有79篇期刊論文(其中有嚴格審查制之期刊論文則有64篇)、國內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88篇、著有12本著作(含專書、專書論文及教科書著作)、執行18項重要研究計畫並擔任計畫主持人。此外擔當部會與獄政單位重要委員,參與國家實務工作盡心竭誠;並榮任國家司法人員、軍法官、警察特考等之典試委員暨司法官學院講座。

 

5641 最後修改於 %2017.%08.%12
此分類更多內容: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