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我的二十、三十、四十 精選

2021.08.14   陳俐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生命
  • 字體大小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落筆時正是2021年七月下旬,因covid-19疫情在家工作已二月有餘,少了通勤往返接送孩子的時間,也許正是反思自己成長與工作歷程的最佳時機…驀然回首,我竟也踏入光電領域二十年了!那麼,就來談談我的二十、三十、四十吧。

 

我們這年代成長的人,約莫國高中時都曾背誦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當我在小小的課本上讀到這句話時,我其實並不認為我已走上「志於學」的道路,畢竟高中前兩年我都在及格邊緣掙扎著。2010年,三十歲的我從業界轉換到學界,眼前有個限期升等的關卡,這樣算「立」嗎?2020年,我踩上四十歲這條線,那時我正面臨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巨大轉換,忙亂的生活中亦沒有時間思考自己是否「不惑」。落筆時正是2021年七月下旬,因covid-19疫情在家工作已二月有餘,少了通勤往返接送孩子的時間,也許正是反思自己成長與工作歷程的最佳時機…驀然回首,我竟也踏入光電領域二十年了!那麼,就來談談我的二十、三十、四十吧。

 

二十歲的我已修過大部分的必修課,開始自由選修課程、探索有興趣的領域。我深深著迷於能以極其簡潔的方程式解釋玄妙光電現象的近代物理,遂決定進入光電所,在指導教授的引領下開始接觸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相關研究,當時也正是台灣顯示產業起飛的年代。

 

三十歲的我開發與整合智慧型手機各式光電元件已有一年半的經驗,猶記得當初將OLED整合至手上專案的深刻感動:科學家與工程師孜孜矻矻的努力,一磚一瓦建構了現在便利的生活;才不過十年的時間,OLED已從僅能在實驗室中看到的原型變成消費型產品的一部分。我在那年也看見了研究、教學對於產業界的幫助,決定回到學界服務,當時的主管在我揮別公司的那天辦了餞別宴,對我說:「祝福妳!記得多幫業界培育優秀人才啊」。我離開居住三十年的台北,到美麗的港都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我也在那年與相識超過十載的男友結婚,開始遠距的夫妻生活…也算是正式成家「立」業了。

 

四十歲的我認為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能外,亦要能品嘗感受生活的美好、尊重不同領域的專業以及具備足夠的同理心才能做出撼動人心的工程產品,我亦以此為教育理念。我也自認在工作與生活間已經取得健康平衡,能悠然自得的切換數種角色。這些年顯示器的發展也從追求工程技術的極限轉變成由人的需求出發,拓展到各種不同的應用領域;不再僅是扮演呈現資訊的角色,甚至開始微型化、應用於虛擬/擴增實境系統,協助人們進一步突破空間與時間帶來的限制,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但也在這年,我突然發現兩個孩子長大的飛快,許多珍貴時刻僅我一人獨享…驚覺其實我的自得也包含著家人對我無私的支持與犧牲,我是否也該努力突破現況呢?於是我在那年展開新的旅程:離開了熟悉且溫暖的工作環境,帶著兩個小孩來到先生工作十多年的城市;新實驗室的研究也更轉往由人出發的方向…這應也算是「不惑」後所做出來的決定吧。

 

透過這段反思,我才發現原來每十年的重要決定都為我帶來了不同的美好風景,也讓我累積淬鍊出更豐厚的能量。讓我不禁期待起十年後我對新生活的所思所得…也許十年後顯示器也會再度蛻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封面照片:作者提供)

 

 

 

 

1918 最後修改於 %2021.%08.%14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