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的第二人生,我想認真為自己而活
回想在那段四年的婚姻裡,我完全不看超出台北的任何工作機會,即使內心曾經嚮往出國工作也有獵頭邀請,但因為當時想當個不離開婆家太遠的好媳婦,因此壓抑內心的渴望。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拍攝於巴黎羅浮宮)
林媽利與她的 「馬偕血庫女子兵團」
上帝啊 祢磨練我們 祢考驗我們
像銀子經歷火的熬練
祢使我們掉進羅網 把重擔放在我們背上
祢讓仇敵踐踏我們
祢使我們經歷洪水與烈火
但現在把我們安置在豐饒之地
——摘錄自的《聖經》詩篇六十六篇
——林媽利醫師最喜歡的「以色列詩歌」。
(照片出處:劉湘吟攝影)
華麗轉身,更年期的漫漫長路
我雖努力運動,運動也確實帶來某些好處,最明顯的是感冒好得快且次數少了。然而更年期的問題卻沒完全解決,每次停藥後一陣子,它就又來。96年5月的一次復發,讓我決定這次在睡眠問題解決後,要繼續補充荷爾蒙。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日劇《月薪嬌妻》喊出家務有報酬,但在現實世界中,擔下全職媽媽工作的女性,除了要面對中斷的職涯、重返的可能與壓力,過程裡還有各種標籤:沒有生產力、貴婦、重心都在小孩⋯⋯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2021年台灣整體女性勞參率51.5%,低於日本和韓國,且台灣女性勞參率從29歲開始一路下滑;日、韓則分別在45到49歲、50到54歲間還有另一高峰。勞動部就此分析,日、韓女性在婚育壓力減輕後,出現的再就業潮,多偏為部分工時工作──然而,台灣社會卻沒有這樣的風氣。
(照片出處:風傳媒,李承祐製圖)
作為女性,往往還得在下班後,展開下一趟的「輪班生活(The second shift)承受家務工作。環繞在側是眾多刻板印象及歧視聲音,還要得兼顧成功工作、實現自我、好媽媽、會煮飯的眾多期待,如同「女超人媽媽」的嚴苛標準。
對此,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同時也是自由文字工作者的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主導權──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照片出處:udn倡議家,張皓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