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以外的看見:義氣相挺下的人情味 精選

2023.02.14   邱淑玲|川川人市集創辦人、磊川儲蓄互助社共同創辦人
刊載於專欄 教育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市集不只是買賣,而是建立一個美好的關係,可以共生共享的學習型社區。

(封面出處:作者提供)

We can do more than we think!

 

川川人市集從雛形至今,已經邁向第七個年頭了。如今也有一個「華得福下課市集」的稱號,前後集結了三十幾個參與的小農、手作者以及磊川的師生家長,甚至附近社區的居民。每週或特別節慶時,直接面對面推廣自己的產品和理念,可謂寓教於樂;在愈來愈疏離的網路世代,重新連結人與人的關係。對照一般超市大賣場幾無「人情」連結,而只有價格和標籤的販售場域,讓孩子們從小能夠建立起對於用心經營產品的小農與手作者,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且讓老師和家長們,能夠以具體行動支持有理念的小型(或微型)生產者。



緣起

 

2013年,一群家長在學校的認同下,成立了「磊川儲蓄互助社」。

 

這是全台第一所為1至12年級學生創立的微型金融體系,期許學生以股東身份參與實作而體驗金錢教育。「磊川儲互社」的任務不是教導如何賺錢,而是要藉著一套合法的金融系統,配合學生年齡來學習自助互助,以培育學生有意識的金錢觀。

 

依內政部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台中區會協助而成立的「磊川儲互社」,每個月根據規定都會開理監事會。會議的財務報告中,由於損益表上每次不是掛零,就是因繳年費而呈負數。為了突破此僵局,會議中大家討論出一個結果,就是:我們要開源節流!但是,每位理監事都是無給職,不但節儉,還常自掏腰包,如何節流?如何開源? 一直找人捐款也不是辦法呀!還能怎麼辦呢?

 

剛好那幾年報紙不斷報導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毒澱粉、黑心油、塑化劑、農藥殘留等等,給了我們一個想法,那就是成立「共購小組」。而我被指派為組長,初步規劃尋找優良廠商的安心產品,與廠商討論後由他們提供回饋金,作為「磊川儲互社」的收入。



2013「磊川共購小組」的誕生和看見 

 

「磊川儲互社」在理監事力挺下,第一次先在中興大學批了一箱雪翠高麗菜試賣。沒想到放學時間一到,居然秒殺清光,這讓我們信心大增!趕緊補15箱貨,共賣了120顆菜!結果仍有家長完全不知道這次的試賣,抱怨沒搶到。於是,我們開始製作小海報,家委們很熱心的轉貼各年級登記外,還協助計算班上的共購數量。這次的銷售初體驗,有了最好的回應,同時也看見全校家長願意互助的力量!

 

接著共購小組專程到宜蘭拜訪研究BD(Bio Dynamic)米已經十多年的張幼功老師,雙方以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為基礎,預付一整學年約300包的米款給「島嶼農場」,讓他安心種稻。自2013至2018年與島嶼農場契作,開始賣人智學農耕的BD米,同時也看見社群支持小農互信的態度。

 

「磊川儲互社」持續對外擴展產品類別,並涵蓋家長自家的產品。「黃河果園」是最先表態支持磊川共購小組的家長,這位國寶級老農在2021應天下文化採訪出了一本書《水良伯的老農哲學》,還因此被邀請上各大電視節目談論經營農場的理念。他們提供安心的農產品,也開放自家農場,讓磊川高中生在農耕課時可以實習洋香瓜授粉。也因此看見家長和學校互動的美好!

 

共購小組隨著廠商的增加,三年後我們開始轉型,並在2016成立臉書「川川人俱樂部」,善盡網路社群媒體的功效。除了提供廠商貼文外,還藉此讓家長直接和廠商互動,將以往「一對多」的型態,擴大為「多對多」,也讓共購機制更加的公開透明化。我擔任管理員一職,負責統整和管理FB資訊外,額外增加每個月廠商回饋金的收入,成為「磊川儲互社」的公積金。

 

圖說:川川人市集(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圖說:川川人市集(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川川人俱樂部」成為學校與家長互惠的平台,進而增加了以下功能:

 

A.「川川人市集」

「川川人俱樂部」在週四放學時間,固定會有廠商駐校擺攤。廠商們無畏於寒風、暴雨,或是炎熱夏天的小黑蚊,只因為和家長有約!我看見家長和廠商之間的互動和信任!

 

B.「川川人迎新市集」

川川人市集逐漸深耕學校與家長信任的購物管道,進而在每學年秋季時,舉辦迎新市集。現場提供現煮的千顆水餃免費品嚐,以歡迎每年新生和轉學生家長;同時藉此媒合廠商和新家長的互惠模式。

 

C.「川川人期末感恩市集」或「校慶市集」

2021-2022年,學校在疫情期間不能舉辦聯誼餐會前提下,轉辦「川川人期末感恩市集」或「校慶市集」。提供義賣攤位給學生與家長,並藉由發放餐券提高家長與學生們在川川人市集的消費能量。促成全校師生與家長們的凝聚力,並建構出以學校為核心的家社氛圍。

 

D.市集FB公佈欄的功能擴展

川川人市集FB是學校每一個人的平台,提供給學生和家長一個互相交流的管道包含:

 

  1. 學生義賣手作品/為公演募款。
  2. 家長分享私房美食、手作品/登記預約。
  3. 捐款建校基金/義賣春聯等。
  4. 二手教具及樂器、單輪車等交流。



回饋金制度下的信任

 

共購小組所經手的每樁交易都是有意義的,參與其中的人都有貢獻。歷年來的回饋金每一筆都有紀錄,儲互社和廠商都有收據。其用途以贊助學生活動、修繕校園、提供全校師生迎新水餃、補貼年費。由於長年互動下所建構的信任感,廠商給予的回饋金都是自由心證,即使有一套回饋金的計算公式,往往收到的都遠超過應收的金額。



結論

 

市集以外的看見:人與人的關係。

 

所有的看見,幾乎都和人有關係。很少做飯的我居然賣了九年的菜,辦了六年的市集。我很清楚,「川川人市集」能持續走到今天,是匯集了人與人之間的祥氣善意。我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座橋樑,除了溝通以外,就是維持平衡的生態,讓每個人可以發揮自我,也可以關照彼此。在自由和平的氛圍中,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惜緣和尊重。在這裡市集不只是買賣,而是建立一個美好的關係,可以共生共享的學習型社區。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認識儲蓄互助社運動的影片。取自www.culroc.org.tw

 

社群支持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取自https://sfact.pixnet.net/blog/post/24220439

 

 

 

1830 最後修改於 %2023.%02.%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