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翻轉教學現場: 交大林源倍老師專訪 精選

2019.03.15   白曛綾|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翻轉這邊得票最多的優點是“影片可以重複觀看”。影片可以隨時停下來,作完整的筆記,這是意外的收獲。 得到次多票數的優點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藉由分組討論,有些組上課培養了默契,考前也一起相約討論。這也是我一開始未預料到的好處。分組討論也訓練同學專業的表達能力。以後同學就業後工作大都是團隊合作,如何與團隊溝通,有條理有邏輯的說明自己的想法是專業訓練的一部分。

知道交大電機系的林源倍特聘教授開了翻轉教學的課程,而且這學期還開放觀課,我很興奮的徵詢了林老師同意後,到她的線性代數(Linear algebra)課堂上觀課。

這門課總共有40人上課,四個人一組,共計10組在課堂上做小組討論,這其中女學生大約占1/3。林老師要求學生事先觀看她錄製的教學影片,長度大約是每週一小時左右,或是閱讀書本也可以(絕大多數的學生是採用看影片的方式預習),而教學現場則是以學生做作業+學生上台講解作業結果方式來進行,基本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從台上的主角,轉變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方式來進行。

林老師的三小時課程大致安排如下:
60min小組討論+20min 分享+10~15 min 下課+60min小組討論+20min 分享,有時候也會加上10~15min 下周重要觀念的介紹(前述時間會依情況作彈性調整)。

一開始上課時,林老師會先讓同學發問問題,若沒有問題後就發出作業單(如圖示)。

我今天觀課的是上半場的課程,這次的作業時間約50分鐘(9:00-9:50),討上台時間則約為25分鐘。作業發給同學後,所有同學當場做答,不會的也可以彼此討論。

而林老師則在課堂上巡視了解學生進行狀況,並在學生座位旁與之進行問答教學。

我觀察到上課剛開始時,學生主要以翻閱參考筆記或課本作答,少數會有討論或問老師問題。而在大約半小時後,小組討論開始變得熱絡。

上午9:50,林老師開啟紙張投影機螢幕,在簡要做些課堂說明後(如講義上出現的小錯誤,兩週後要小考等等..),就以抽籤方式決定由誰上台說明求解過程,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同學被抽到要上台回答。上台回答的同學(無論答對或答錯?) ,都可以為其所屬組別賺取作業分數。此外現場也有同學主動點出別人答案的錯誤,或是應老師邀請,提出不同的解題方式,這些都是作業分數的累分基礎。但也有兩三位同學被點到名卻不想上台(因為害羞? 或是因為不會回答?覺得英文不夠好?),這也都是被林老師允許的。


在中間休息時間,我詢問了林老師幾個問題:

      1. 以翻轉方式教學多久了?

        先是錄製影片,然後要求學生課前觀看教學影片或先預讀課文,而在課堂上寫作業的方式已有五年,而後再加上要求學生上台講解答題過程則有約兩年的時間,算是漸進式的翻轉。影片是自己錄製,而非透過學校OCW(開放式課程)錄製的,但其後這些影片也被學校採用為OCW課程,並公開放在Youtube上。

      2. 這門課的背景,必修或選修?

        這是大一課程,又是英文必修課(電資學士班必修課,但依照修業規定,有三門必修課是可以不修的,因此算是略有選擇權)。約有六成是電資學士班學生, 四成是其他系。

      3. 和不使用翻轉教學前比較,學生的反應?

        大學必修課的學生反應可能會兩極化,有不少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但也有少數幾位學生很不能適應。有人曾反應同組同學有人不想參與討論,或是不願事先預習,因此上課討論時會覺得不開心。
        相對的,研究所是選修課,學生反應普遍接受度較高。

      4. 上課可以使用手機或筆電等通訊器材嗎?

        上課可以彼此討論,但禁止帶通訊器材。

      5. 時間到了卻還沒有做完作業?

        學生沒有做完作業也沒有關係,若被抽到要上台,可以選擇不上台。作業分數占比只有10%,且是一組一個分數,其他主要還是以考試為評分依據。

      6. 還有回家作業嗎?

        沒有。回家主要就是以看影片和讀課本方式預習。

      7. 可以分享如何持續的改進翻轉教學嗎? 翻轉和傳統教學的差異? 此外,如果新進老師想執行翻轉的,應該如何開始?

        我的翻轉教室的嘗試要感謝系上的陳永平教授, 有次參加了系上陳永平教授的一次演講,分享翻轉教學的寶貴經驗,建議大家可以先試試小幅的翻轉,於是我做了第一次的實驗。那個學期期末考前最後一次兩小時的課,我先請學生預習課本的某一章節,再來課堂上分組寫作業。 上課時我來回於每一組了解各組的情況及回答問題。這樣的互動,對同學問題的了解深入許多,我決定要試試全面的反轉。

        我參照了葉丙成教授與蘇柏青教授的做法,先錄製了課程的教學影片,讓學生上課的時候分組寫作業,寫作業時我到每一組了解大家的問題,每一組只交一份作業,助教跟我可以詳細的看,指出做的好的部分並解釋錯的原因。

        後來接觸了張輝誠老師推動的學思達,將後半部的分享改成抽籤上台,題目比較難時,抽到的人如果不會做可以放棄,抽到兩位放棄之後,換成徵求自願上台的同學,做出來的同學大都很開心的上台分享。

        翻轉至今,我常在學期過了一半之後,進行一次調查,以瞭解同學對於翻轉的接受度與想法。我把所有同學分組進行非正式的辯論。一組提出傳統教學的優點,一組提出翻轉的優點,各自列舉兩種教學的優點,抄寫在黑板上,最後再由全部同學投票給自己認同的優點.評審時每位同學有三張選票,將三張選票任意的投給自己最認同的優點(不限傳統或是翻轉)。

        每年列出的優點略有不同.以第一年為例,傳統教學得票較多的優點是“上課內容有問題可以馬上提問”、“不用看影片”、“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讀書”。這三項我都很認同,以影片來授課,若有問題無法立刻提問。 有些同學有自己學習的步調,偏愛在考前或是某一時期唸書,像這樣在課堂上寫作業的方式,就必需每個禮拜都跟上進度。

        翻轉這邊得票最多的優點是“影片可以重複觀看”。上課時我觀察到很多同學做作業時不時查看筆記,那些觀看影片時做的工整的筆記讓我很感動。影片可以隨時停下來,作完整的筆記,這是意外的收獲。 得到次多票數的優點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藉由分組討論,有些一開始完全摸不到方向的題目,最後仍能解決,讓同學覺得有成就感。大多數組的討論狀況非常好,有一年發覺有些組上課培養了默契,考前也一起相約討論。這也是我一開始未預料到的好處。分組討論也訓練同學專業的表達能力。以後同學就業後工作大都是團隊合作,如何與團隊溝通,有條理有邏輯的說明自己的想法是專業訓練的一部分。

        如果有老師想要試試這樣的教法,以我自己來說,收集資料得到一些了解之後,觀課還有跟其他翻轉教學的老師討論非常有幫助,我一開始有超多問題,陳永平教授、葉丙成與蘇柏青教授解答了我非常多的困惑。嘗試幾年之後,很歡迎其他老師來觀課與跟我討論。

註:想要看看學生對林老師翻轉教學的反應嗎?這個ptt版有相關討論: https://www.ptt.cc/bbs/NCTU-Teacher/M.1468324411.A.864.html

7085 最後修改於 %2019.%03.%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