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性,往往還得在下班後,展開下一趟的「輪班生活(The second shift)承受家務工作。環繞在側是眾多刻板印象及歧視聲音,還要得兼顧成功工作、實現自我、好媽媽、會煮飯的眾多期待,如同「女超人媽媽」的嚴苛標準。

對此,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同時也是自由文字工作者的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主導權──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照片出處:udn倡議家,張皓婷攝影)

上台領獎時,聽到了台下有老師驚呼:「哇!有女生耶,好棒喔!」聽到之後一方面很不以為然,一方面卻陷入了一種矛盾的複雜情緒:明知道以現況而言女性在工程領域的比例就是比男性少,表現的和男性一樣好或比男性好都是值得鼓勵的,卻又不希望外界過度強調我們的存在。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處在30+的當下,回首過去每個階段做的職涯選擇與嘗試,我一直在釐清: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裡?我之所以這樣工作那樣生活,是因為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有能力去照顧身邊所愛的人、生物,與環境。

沒有名校光環,也沒有任何科技背景,甚至在26歲前英文還十分破爛的金門女生,如何從新創公司的PM助理、知名音樂平台、行動服務新創的軟體PM,一直到現在加入全球知名的零售商Walmart的Global Tech團隊。

(封面出處:Unsplash)

在博班後期懷孕生子,龐大的托嬰費用和健康保險需求決定投入職場,有四年的時間都是在有小孩的情況下全職工作+寫論文。但論文完成的速度其實並不是平均分攤到四年。

我常開玩笑如果進度一開始就跟最後一年一樣快,應該不用念五年就畢業了。這四年中我覺得有三個時間管理心法對我很有幫助:四象限管理法,時間價值管理法, 和完成主義。

(封面照片: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爸,很幸福今生作你的女兒,我很想你,雖然你已去天上出差多時,時至今日,已經30幾年了,我還是不停的想你,但總有一天,我們會再見面的。

(封面出處:Unsplash)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劉悅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研究助理、韓鈴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
洪文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
陳俐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顏瓊芬|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特聘教授
作者吳心萍、黃靖文|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2021.04.01
文字/林思皓、林綺薇、吳玲臻、陳禹衡|報導者|2021.03.03
作者林志潔(交通大學科法所教授)|台灣智庫-思想坦克|2020.12.23
王素芬|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兼任語文中心主任
陳宜欣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柯乃熒|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成大醫院護理部及感染科兼任督導長
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特聘教授
林志潔|國立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社會正義講座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鍾佩蓉|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院專案人員
陳慈幸|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教授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劉玉皙|中研院經濟所博士後研究員、女科技人電子報特約撰稿人
Dr. Ineke Busken|南非獨立性別研究與評估學者、2017性別與科技國際會議邀請演講者;洪文玲 譯
劉雅瑄|台大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 副教授
游欣|趨勢科技 全球使用者經驗設計 協理
陳貞竹|日本廣島大學 社會科學研究科 博士
沈姿蓉 | 高雄市柏仁醫院 護理部主任
郭葉珍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林宜平 | 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所 副教授兼所長
許昭萍 | 中央研究院 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