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涯轉折,說穿了只是現實、理想與家庭的角力結果罷了。所謂的現實,指的是薪水待遇和職場技能,理想則是興趣與自我實現。家庭方面的影響,若說成為母親前影響我職涯決定的,是原生家庭的環境,那麼成為母親後影響我的,則是我想為孩子創造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封面照片:作者提供)

家庭科技過去不太受到資本市場重視,不過這兩年隨著愈來愈多女性投入創投領域,也逐漸成家生子,剛好在疫情期間發現了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讓現代家庭的科技需求獲得了應有的重視。

(封面出處:Unsplash)

全家人互相尊重、理解,從懷孕開始準備,共同打造合適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為懷孕生產與哺育期間女生情緒變動很大,而這些情緒會影響媽媽的哺乳,甚至可以說「乳房與情緒的關係密不可分」。

(封面出處:Unsplash)

原刊於《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7期

解嚴後不僅找到了母親從未謀面、同父異母的弟弟,居然還有年長的表哥稱母親為「姨母」,母親不是獨生女嗎?一連串的疑問才讓母親說起塵封已久,顯然不想回憶的往事。唉!母親可以說是「世紀女性」,幾乎走過了整個二十世紀。

 ▲微功(Micro-Work)創辦人:宋順蓮

宋順蓮親身了解到從事科技領域的女性在婚後「無法自我展現」的處境,也進一步思考女性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1997年,宋順蓮離開了法律事務所的工作,隨即因緣收到有人主動聯繫,便開始從事個案法規事務的協助,成立個人工作室。而後經由客戶之間的介紹與推薦,工作室的業務量穩定成長,宋順蓮遂漸進式地招募了一群具科技背景的女性,讓她們能夠發揮所長、有穩定收入,支持這群女人在家庭與事業中得以自行融合、自主管理,實踐家庭事業一把抓的人生。

「宅」如何可能?在人人及處處都有可能都是病毒的傳播源下,「家」如何能「乘載」起讓人們能一起「宅」起來防疫的物質與情感的空間?我所居住社區本來的兩個line群組,在防疫宅家生活後發揮很大的功能。這兩個社區群組的分工與分享幾乎都是女性,群組裡的貼文成為記錄及凸顯出「宅」之所以可能的勞動性,尤其是大量依賴女人的勞動力才可能建立起的防疫生活與安定網。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韋多芳|桃園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瞿筱葳|g0v台灣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楊惠婷|研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 資深工程師
李燕瓊|博客來知名作家、報社主編
陳宜欣 |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蔡曉雯|長庚大學 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 教授
陳宜欣 |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吳心恬 | 中央資管系 碩班1997畢業,系友會現任理事長,南山人壽 業務主管